希腊和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基础,但现在两者却似乎成了西方的噩梦:希腊债务危机是欧洲最紧迫的问题,而债务规模更庞大的意大利,则可能是欧洲的下一个风暴眼。所以在当前的欧债危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台前奔忙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但真正的关键先生,却是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
毕竟,现代的罗马非偏处欧洲一隅的雅典可比——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遥遥领先于希腊;意大利的负债达1.9万亿欧元(合2.6万亿美元),相当于意GDP的120%。要知道,希腊欠债3500亿欧元,即在世界掀起滔天巨浪,而意大利一旦沦陷,那将会是怎样的景象?所以,当意大利国债被市场抛售之际,欧洲央行虽一百个不乐意,也只能慷慨解囊直接购进,从而给意大利以喘息之机。
意大利成了欧洲难以承受之重。对于掌舵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其他国家也就没有多少好脸色。《金融时报》一篇评论文章就很不客气地说,“即便在意大利最景气之时,与贝卢斯科尼打交道都是件很棘手的事。眼下更不应为他提供什么怠政的借口。”
之所以认定贝卢斯科尼是“怠政”,就因为在德法等国看来,意大利在应对危机方面作出了太多承诺,但真正落实的却太少。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就公开表示,意政府就改革已做了“很具体的承诺”,但“关键是落实,光承诺是不够的”。
为以儆效尤,在最近一系列的欧元区会议上,意大利和希腊成了难兄难弟——在希腊被要求勒紧裤腰带进行改革的同时,贝卢斯科尼也被要求洗心革面。按照一位欧洲官员的话说,贝氏应显示“意大利不会有一天成为另一个希腊的危险”。
对欧洲来说,要彻底摆脱债务危机,关键一环就是在稳住希腊后,意大利绝不能再重蹈覆辙。要挽救意大利,德法伸出援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罗马必须先自救。比如,意大利政府必须压缩财政,降低不可持续的债务规模;大力消除国内垄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但意大利却迟迟未有壮士断腕的改革举动,其中缘由也简单,对于财政紧缩、增加税收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改革,总会有政客攻击称损害民生和主权,也总会有民众认为危及自己的就业和福祉。在最需要胆略和魄力的时候,领导者逡巡畏进,于是更加剧了市场的不信任感。
对于这位比较任性的“老三”,德法也是恩威并施:一方面表示,不能允许意大利倒掉。按照目前的规划,欧元区将扩大4400亿欧元金融稳定基金,其中部分基金将购买意大利国债,帮助意大利从市场顺利融资;但另一方面,援助自然伴随苛刻条件,那就是意大利必须让市场相信,其改革是认真、彻底和没有折扣的。其隐藏的潜台词就是:到目前为止,意大利的改革是“有折扣的”。
德法不给面子,贝卢斯科尼自然怒火中烧。他随即反驳说,没有人需要为意大利债务担忧,也没有人可以“教训”意大利。
老贝言辞犀利,但却没有太多底气。毕竟,没有来自德法的支持,意大利将无法挺过这场危机;但过激改革,则可能导致执政联盟内讧,甚至让自己政权瓦解。贝卢斯科尼无疑也处于火山口。但他的困境,其实正是欧债危机的症结所在:欧洲富国云集,资金本不紧张,国家财政略微紧缩,渡过危机无虞。但国内的政治恶斗,对过度福利的依赖,以及欧洲邻居以邻为壑的心态,却使任何变革困难重重。由此,问题一拖再拖,危机愈演愈烈,按下了希腊的葫芦,却泛起了更大的罗马的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