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要1.3万亿元资金,除了中央以及地方等共同筹资的5000亿元外,其他社会和企业筹资的8000亿元仍待解决,整个“十二五”期间资金短缺更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任兴洲预计,整个“十二五”开工建设的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整体需要资金4.7万亿元,这还没有考虑通胀因素。其中尤其是公租房的资金缺口大,其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
4.7万亿
任兴洲指出,如果不考虑通胀因素,实际需要的资金约4.7万亿元。
这个测算是以每套住房投资13万元,每套住房50平方米,每平方米2600元的成本计算,其中并不含土地收储和整理成本。
其中今年要投资1000万套,需要资金投入为1.3万亿元。通过中央财政拨款约1520元,地方预算内安排,各地1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以及中央代发地方发债等,一共可累计投筹集5000亿元,总体上还需要8000亿元。
不过上述数字仍只是粗略的数字,主要原因是,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也会有所变化。根据记者了解,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主要是根据各个城市常住人口的20%的比例测算的。
住房和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10月27日接受人大询问时也指出,保障性住房的目标,是到2020年末,应该是绝大多数的城镇居民都住到成套的符合文明要求、健康要求的房子当中去,到“十二五”末,根据现在初步的测算,保障率达到户数的20%左右。
“保障的原则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小户型、功能全、质量好。”姜伟新如是说。
据悉,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是各地上报的数字汇总得出的。住建部也和10多个部门进行了研究,并得到国务院同意。但姜伟新也坦承,“这3600万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或变化或不变化。”
任兴洲认为,目前保障性住房西部的比例大,建设任务大约占全国的44%,财力较好的东、中部反而比例分别只30%、25.7%。这样西部地区保障面大、保障任务重,与其财力偿还能力弱,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矛盾。
即便是中央政府给西部的相对投资比较多,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正是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区域性需求和财政能力支付负担的问题。
资金补缺口之难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认为,2010年的1.3万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中央财政可以解决1500亿元,地方的土地出让金解决2000亿元,仍只能解决3500亿元,仍有1万亿元的缺口,尽管银行可以筹资一部分。
“但长远来看,银行的钱要财政归还,利差也要财政支付。”平新乔如是表示,随着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加快,而未来土地出让金将下降,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将减少,这将使得建设保障房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平新乔表示,保障房建设不能实行“一刀切”。他认为,保障房建设解决的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平民、低层次老百姓和新来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现在连青海、甘肃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从市县乡开始一层层的摊派保障房建设的任务,事实上这与保障房需求并不一致。”
任兴洲则认为,目前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是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逐步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这会有很多问题。
根据财政部公布数据,2011年中央财政预计下达131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公租房支持资金340亿元,廉租房467亿元,其余各类住房资金比较少。而2011年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中,廉租房和公租房分别占到16%、22%,共38%,仅仅低于棚户区改造的42%的比例。
任兴洲认为,需要在资金筹措方面找到新办法。公租房的社会资金参与政策需要突破,加快投融资模式创新。资金可以通过股票、债券筹集,或者尝试将公积金、养老金、人寿保险引入到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