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已经请独立的第三方如上海设计院、环保专家等制定了整改方案,并于10月6日和10月7日落实。目前,落实的整改方案已经得到环保部门、相关专家以及村民的认可。”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辉日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9月,浙江海宁村民举报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不久后,晶科能源停产1.2G瓦生产线,同时实施扩建固体废料仓库以及将雨水管道并入污水处理管道等措施。
景朝辉向记者介绍,以往,固体废料堆在固定仓库里,隔几天会有固体废料合作企业回收并送到固定地点处理。但是8月20日,由于一个合作终止,仓库堆不下这些废料,就露天堆放了。后来,堆放的废料被雨水冲入附近的河中,就出现了河水中氟化物含量较高的问题。
10月中旬,因为没有及时披露在中国生产的污染基地,晶科能源被部分投资者起诉。
由于被指污染,晶科能源被推至风口浪尖。
景朝辉说:“光伏污染问题需要界定。光伏企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气体,但只要回收、处置合理,是不会污染环境的。目前的技术和资金都可以达到。”
环境污染并不是晶科能源一家企业出现的问题。
光伏产业一向被认为是绿色产业,但在中国,它却带上了污染的帽子。业内人士分析,这跟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生产有关。
有资料统计,2006年到2011年,有18家光伏公司被环境监察记录,多数公司因为环保不达标或是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被责令改进甚至停产。在违规问题方面,出现最多的是“废水排放不规范”。另外,“废气”处理不够,也是光伏企业出现污染的原因。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江华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多晶硅生产污染多发。由于资金和技术压力,未被合理处置的生产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大。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介绍,生产多晶硅时,会产生四氯化硅和氯化氢,这是两种高污染的有毒液体,并且其再利用的成本很高。目前,有一半的中国企业因为经济问题而未安装或未完全安装相关回收设备,加上多晶硅电池的先进生产技术被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垄断,国内企业在污染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导致我国多晶硅行业污染控制水平较低。
不过,据江华介绍,在多晶硅领域,通过闭环生产及相关技术途径,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能够解决废渣及废液的排放难题而不污染环境。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发展光伏产业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污染治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沈宏文认为,我国光伏产业目前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是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下游。光伏产业应该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关部门应该统筹考虑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并加大监管力度。企业也应该严格遵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自觉保护环境。”江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