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上调至15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目标为1400万千瓦。而此前备受业界关注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也有望近期提高至8厘/千瓦时。一系列政策动向都弹奏出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强音。
与此同时,工信部将以加强多晶硅行业准入为契机,推动国内多晶硅企业整合。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近日表示,政府将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这被进一步认为是多晶硅之外,光伏产业向下游整合的政策信号。
分析指出,五年1500万千瓦的新装机目标的提出,预示着未来5年国内太阳能发电(特别是光伏发电)市场蛋糕将可能远远超出市场预期,这对于目前因国外市场需求不佳而陷入困顿的国内光伏全产业链是极大的提振。而光伏全行业领域的整合,也预示着“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产业格局将出现显著变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字头企业提前摆脱行业低迷,进而做大做强,将成为明显趋势。
国内市场加码
光伏发电装机目标由此前的900万千瓦上调至1400万千瓦,显示出政策力挺“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产业大发展的决心。要知道,2010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量仅近90万千瓦。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以及光伏上网电价将出细则,则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扩容已箭在弦上。
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全面启动,意味着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价附加补贴需求将随之扩大。根据初步核算,截至2011年底,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缺口将达到200亿元。而按照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每年收取的电价附加补贴资金只有100亿元。因此,调整电价附加已迫在眉睫。
他指出,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未来将视CPI变化情况择机而出。根据方案,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度,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上增加一倍。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内光伏上网固定电价政策,吸引大批企业投资国内光伏电站建设,甚至一度引发西部光伏电站“抢装”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近日表示,未来,相关部门还将出台国内光伏上网电价实施细则,进一步吸引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一家在西部从事电站投资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按照目前的固定上网电价水平,当光伏电站系统成本为16元每瓦时,投资收益率可达8.2%,投资回收期为8年,投资回报预期可观。而且,随着目前组件成本不断降低,收益率对于投资者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多晶硅率先整合
尽管国内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但今年以来因国际市场需求一路下降而备受打击的国内光伏组件及多晶硅生产商目前正经历彻骨的“寒冬”期。今年以来,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持续下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1月9日,国内多晶硅主流报价20-23万元/吨,比年初(2月15日)68-74万元/吨的报价下跌2/3。硅业分会预计,到11月底,国内九成多晶硅企业将陷入停产关闭状态。电池组件价格也在一年之内大幅下降。
在此背景下,推进多晶硅行业整合已成为政策考虑的重点。日前,有媒体报道,工信部近年来推进多晶硅行业准入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批多晶硅准入企业名单将公布,而乐电天威、新光硅业等4家企业已达到国家准入标准。
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国内多晶硅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的背景下,工信部有意借此次首次准入名单发布契机,推动国内多晶硅行业整合工作。据了解,此次入围的企业均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等标准要求,这些准绳或也将成为整合主体的资质要求。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王海生认为,行业整合的推进伴随的是扶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因此,像新光硅业、天威保变、保利协鑫这样已达标企业,未来5年就可以借机加速扩张生产规模,在国内市场全面启动前占据有利位置。
电企或掀扩张潮
在多晶硅领域整合推进的同时,光伏产业链上游环节或也将迎来整合期,特别是在众多大电池组件生产商也深陷“寒冬”之际。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一些中字头电力集团也在加速向光伏产业链下游扩张,特别是在电价将迎来新一轮上调期的预期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有望加大,大型电力企业将渐渐步出亏损,其加快在光伏产业布局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大。
丁文武表示,政府将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并给予支持。这一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上述趋势的存在。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主要从事下游光伏电站的开发运营,在此前国内启动的两轮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中,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中”字头企业成为主要中标者,囊括了前两轮共计300兆瓦电站项目。上游的诸如无锡尚德、赛维LDK及英利绿色能源等组件生产巨头,均成为这些电站项目建设的主要供货商。
一直以来,国内光伏设备制造市场格局以民企为主。但不少业内人士纷纷预计,这一现象在不久的将来或逐渐改变。国内一家大型投资公司负责人指出,在目前光伏行业极度不景气以及国内市场因上网电价政策落实开启在即之时,整个产业发展很有可能沿袭风电产业发展的路径,即国有企业从下游电站运营开始,逐渐渗透到制造业领域,成为光伏制造业的主力。
有业内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来,国内光伏电站招标及“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均曝出因组件质量不合格或延期交货而导致的工程项目开工率不足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下游电站开发商开始积极谋划向上游组件制造领域扩张,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控制成本,并确保电站发电效率。这或许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光伏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