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贸将迎来更加复杂局面的考验,必须做好应对长痛的准备。
我国进出口可能转向中低速增长;发达市场需求将继续受紧缩影响;出口中低端商品的优势将逐步减弱;进口需求显现刚性,增长潜力巨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贸易平衡状况将继续改善,甚至不排除贸易顺差在某些时候转变为逆差的可能。
10月份我国进出口数据符合预期,增速总体上继续放缓。由于国庆长假因素,10月进出口额环比有所减少,但同比仍然增长21.6%,进出口总额2979.5亿美元。其中出口1574.9亿美元,增长15.9%;进口1404.6亿美元,增长28.7%。当月贸易顺差170.3亿美元。
今年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增长大体上“前高后低”。前8个月进出口延续2010年以来较快增长的态势,显示了“中国制造”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力度减弱和欧美债务危机阴影日益浓重,国际市场需求越来越显出疲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进出口企业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接单日趋谨慎。
进口受到宏观调控影响,增长有所趋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在7、8两个月连续刷新历史记录、月度出口额超过1700亿美元之后,9月以来已经显著回落,10月份出口额已回落到1600亿美元以下。
这是不是拐点还有待观察。预计今年后两个月月度进出口额会有所回升,全年进出口额将超过3.57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
未来增速放慢可能超预期
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以及前10个月进出口数据和其他经济数据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贸将迎来更加复杂局面的考验,必须做好应对长痛的准备。
首先,我国进出口可能转向中低速增长。
在2010年34.7%的高增长之后,今年尽管部分地由于涨价因素推高,进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1~10月的进出口增长速度一直在逐步放慢,全年增长速度将放慢至20%左右。这样的增长仍然高于“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年均增速,带有危机后回补性增长的特征。
在经历了加入WTO带来的高速增长之后,在人口红利接近尾声、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转方式和调结构不断推进形势下,我国外贸适当放慢增长速度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是,未来的放慢可能超出预期。因为2012年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即使比较乐观地估计,全球经济不陷入二次衰退,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也都将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如果有关国家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则二次衰退不是没有可能。影响外贸增长的不利因素较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增速回落至个位数甚至更低不是没有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内需,使经济增长更快地实现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二,发达市场需求将继续受紧缩影响。
1~10月我国与传统的欧、美、日三大市场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20.2%、16.8%和17.7%,均低于外贸总体增长速度,更低于我国与新兴市场贸易增长速度。东盟目前已经上升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第二季度以来美欧一再上演的主权债务危机,凸显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主要发达国家就必须改变寅吃卯粮的发展方式,必须紧缩开支和增加产出。
今年以来我国对欧、美市场出口增长都远低于进口增长,未来一个时期,欧、美、日的需求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可能继续低迷,我国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的空间不能有过于乐观的期待。
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拓有着较大增长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市场,大力开发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产品,寻找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特点的经济贸易合作方式。
第三,出口中低端商品的优势将逐步减弱。
1~10月我国一些中低端商品,尤其是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大、对人工成本敏感、附加价值不高的商品出口增长明显放慢。
例如出口钢材数量、鞋的数量、有些类别服装的数量、塑料制品、自行车和手表的数量,或者减少或者增长得并不多。但是由于价格上涨,出口金额仍然实现了一定的增长。
这表明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水平上升、综合竞争成本升高的形势下,“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弱化。
尽管有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可以向内地转移以缓解成本升高压力,但是一些低端产业和低端产品终究要被淘汰、要转移出去。
要想保持和扩大我国出口市场份额,就必须改变“中国制造”廉价形象,提升高附加价值、优质优价商品出口所占的比重,实现出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的转变。
进口需求显现刚性顺差逆差或转换
1~10月我国进口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出口增长速度,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15.4%。至此,我国贸易顺差已经连续第三年减少。
除了近几年国家推出“促平衡”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进口便利化措施以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人均GDP在连续跨过3000、4000亿美元以后,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在迅速扩大。无论投资品、原材料还是消费品国内供给都无法满足,必须不断扩大进口。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减速、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出现回调要求。但是我国原油、成品油、铁矿砂、天然橡胶、原木和部分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并没有减少。这说明其进口需求增长具有一定刚性。
中国进口的稳定增长使得国际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暂回调后很快又回升至高位。这种进口刚性需求、进出口价格涨落不一致的情况还将持续。
由于进口增长潜力巨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贸易平衡状况将继续改善,甚至不排除贸易顺差在某些时候转变为逆差的可能。
这对外经贸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对宏观经济调控都是新的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在近日结束的APEC领导人第十九次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深化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合作、稳步降低环境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环境产品、服务和技术传播合作的建议。
扩大节能环保产品市场的开放,推进绿色贸易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新课题。这既是外贸发展新的机遇,也将给传统贸易增长方式带来一定阵痛。因为碳排放迟早会成为外贸发展的一种约束。
这就要求外贸企业更自觉地把节能环保降耗理念及指标引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的努力之中。
只有经受住这类长痛的考验,我们才能迎来对外贸易新的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