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鄂德峰21日在商务部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的相关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指导文件,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将进一步与其他部委会签,预计将在12月前后公布。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多位权威人士了解到,这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指导文件,是对年初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篇章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大体内容框架与“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类似,分为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区域开放格局、国际经济治理等部分。新时期开放的着力点将会有所调整,服务业和中西部及沿边地区的开放有望扩大。
据了解,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一方面深化沿海地区的开放,在沿海地区率先推进服务业开放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另一方面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内陆地区发挥资源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沿海产业转移,培育形成若干国际加工制造基地、服务外包基地。沿边地区则发挥沿边地缘优势,制定和实行特殊开放政策,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发展面向周边的特色外向型产业群和产业基地。
此外,对外开放战略指导文件还涉及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进口综合效益,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等系列内容。
一位知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份指导文件由发改委牵头,商务部配合制定,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未来开放战略提出指向性的思路。之后发改委可能还会出台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和鼓励政策。
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市场一度担忧部分产业,如农业、汽车、金融、保险、化工、电信等会受到冲击,但事实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这些产业的发展已经超出想象。鄂德峰21日表示,对上述产业的摸底表明,这些产业发展很好,虽然也有一些问题,但是当初所担心“狼来了”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可以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通过进一步开放倒逼了国内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了WTO的外在压力,中国如何进一步以开放促发展?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宋泓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业界存在两个争议,一是,近两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国家的开放程度出现了倒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开放是不是还要走得更快?二是,开放过程不应该是单边的,我们如何在进一步开放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国家对等的开放的回报?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份指导文件无疑为未来的开放政策指明了思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质量提升将是重中之重。”复旦(微博)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徐清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具体来说,开放的着力点面临三方面调整。首先是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的调整,目前我国产品领域的开放和关税降低空间已经有限,未来将更加着力于要素市场的开放,比如金融领域、文化产品等。其次,在布局方面,将更多统筹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效率优先,区域开放将向中西部倾斜。此外,深层次的开放亟待推进,比如管理体系的提升、政府职能透明度加强、法律法规清理等。
“开放不仅是经济建设领域的问题,应该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去看开放”,徐清军说。
宋泓指出,未来的开放还应该在对内的开放上有所推进。一是在所有制层面,要打破部分产业部门的垄断。某些垄断行业可以对民营企业开放让民营资本进来,或者让更多的国企近来,增加竞争减少垄断。此外,服务领域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快,比如说近期引发热议的药品定价与流通问题,就涉及到销售服务环节等流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最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开放非常关键,这涉及到政府管理职能的合理规范、要素定价权的开放等等。
宋泓说,开放总是与改革相影相随,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不仅需要对外开放,还需要对内开放,只有通过开放获得更多机会和压力,才有可能在激励中获得成长,中国经济才会有依靠和发展的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