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开启,煤价居高不下,原本就面临亏损的火电日子更加难过。在多次“联名上书”无果后,近日山西多家电厂负责人集体赴京,代表山西部分电厂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调高电价的建议。据悉,作为年产超8亿吨的煤炭大省,山西却是全国发电企业亏损最严重的省份。
公众天然反感提价,尤其是利益群体胁迫之下的“上调”。此次,山西电厂进京“诉苦”,无论其姿态抑或诉求,都很令围观者不悦。物价遍涨的情势下,谁会对“调高电价”的建议保持淡定呢?更有甚者,有鉴于电力行业的垄断特质,自身公共形象本就不够光彩。如今,“游说提价”的所作所为,俨然印证了人们的种种印象判断。
人们抵触涨价,乃至默认“涨价”本身就不够合理。但,这种简化的思维,并非每次都正确无疑。山西电厂“游说提价”是否合理,或许还需一番更理性的梳理。按照当事方说法,
“山西13家火电企业今年1至10月累计亏损32.89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达111%”,可谓光景惨淡!此等“自诉自苦”固然不可尽信,却也不能完全无视、轻率否定。参照之前的媒体报道,某些电厂似乎确实活得不够滋润,那么“上调电价”当热是立竿见影的办法。
必须说明的是,“拉升电价”并不必然意味着销售电价的上涨,更大可能是调整上网电价。就本质而言,此二者相差甚大:之于前者,只是重划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的利润分配;之于后者,则是直接出让公众利益,以此为电厂亏损埋单。众所周知,社会的不满情绪,只是针对后一种情况。事实上,电网公司露富、发电企业哭穷,早已是业界常态的风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常年的博弈,仍未能达到均衡和合理的结果。
一个显然的担忧是,或将上调的上网电价,最终会如何消化。是电网系统放血让利,抑或再次转移到终端使用者身上?何去何从关系甚大,不
仅涉及特定时期、具体困境的化解,更关乎从根源解决问题的前景。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建构起一套各方满意的分利体系,电荒周期、电厂巨亏等沉疴,仍注定会循环出现、无从根绝。以往,消费者往往成为利益双方博弈的牺牲品,事后回望类似做法,着实只是扬汤止沸的权宜之计。
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厂的困境,很大程度归罪于“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电煤由市场定价、电价由政府制定,两套价格不能灵活同步,自然时有吃亏的一方。但,在电价短期难以彻底放开的前提下,如何强化电厂抗衡电网的能力,同样显得必要和急切。如果说,终端消费者因分散、无合力,而有理由在公共品方面接受职能者的价格保护;那么,作为强势方的电网公司,又怎能躲在“统购统销”之后,坦然蚕食电厂本已逼仄的利润空间?
就此而言,减少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中间环节,允许电厂与电网企业直接对话、推动电力直接交易,想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