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网流程 资费查询 加入会员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帮助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亿览网 >> 铁合金 >> 金属硅 >> 上游信息 >> 正文
金属硅|2011年中国石油石化市场综述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2 9:24:38
关键字:石油
亿览网讯:

    2011年,欧债危机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受阻,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慢,国际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世界石油供需总体偏紧,国际石油市场波动频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油气消费继续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供应形势,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策到位,措施有力,石油石化市场运行科学有序,供需总体平稳,基本上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油气消费需求,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世界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国际石油市场波动频繁,油价总体高位运行

    2011年,国际石油市场波动频繁,油价总体先升后降。得克萨斯原油价格(WTI)波动范围在每桶75.3至113.7美元之间,波幅达到51%;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波动范围在每桶93.7至126.5美元之间,波幅为35%。WTI原油年均价格为每桶95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达到每桶111.23美元。WTI原油和伦敦布伦特原油之间的差价,创下历史罕见的每桶30美元新高。

    纵观2011年国际石油市场,WTI原油价格总体先升后降,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月至4月,油价高开高走。中东、北非地缘政治事件主导国际油价出现涨势,尤其是利比亚国内政治动乱导致石油供应中断,加剧了市场对未来供应紧张的担忧,加之投机者入市炒作,进一步提升了油价涨势。WTI油价由年初每桶91.5美元,上升至每桶113.7美元,增幅达到24%。

    5月到9月,油价波动下行。受美国经济放缓,欧债危机蔓延,日本爆发大地震引发海啸灾难影响,全球股市暴跌,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下滑,油价随之震荡下行。WTI原油价格由每桶113.7美元,狂跌至每桶75.3美元,跌幅达到33.4%。

    10月至11月,油价转而回升。在经济预期好转,市场石油需求增长,埃及、叙利亚局势动荡,伊朗核问题升温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下,WTI油价逐步反弹,转而回升,并重返每桶100美元价格高位。

    进入12月,油价继续高位震荡。欧债问题解决无实质性进展,加之欧佩克提高产量使油价承压,国际石油市场悲观情绪蔓延,油价曾一度跌破每桶100美元。后受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伊朗问题升级的影响,WTI油价止跌反弹,并在每桶100美元上下徘徊。

    纵观2011年国际石油价格走势,伦敦布伦特油价与WTI油价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的市场波动特点。前4个月,伦敦布伦特油价与WTI油价走势基本一致,呈上升态势,伦敦布伦特油价由年初的每桶93美元上升至每桶126.6美元,增幅为36.1%。而后受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特别是利比亚战乱的影响,布伦特油价一直在每桶100至120美元之间高位运行。由于形成布伦特原油与WTI原油的市场价格背景发生了改变,两者之间的差价逐渐拉大,一度扩大到30美元。这种波动频繁,差价拉大的市场表现在历史上少见。

    2 受国际油价影响,国内先后三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国内市场运行总体有序

    2011年,受国际石油市场频繁波动,油价总体高位运行的影响,国家依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规定,先后三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两次上调,一次下调,国内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调价过程复杂、曲折,令一些人感到有些漫长,社会心理纠结颇多。

    新年伊始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就大幅上涨,冲高至每桶88美元。之后国际油价一路上扬,突破每桶120美元,创两年半以来新高。一季度结束前后,国家先后两次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第一次是2月21日,油价上调仅7天,加权均价变化率就突破了4%的调价红线。考虑到国内经济情况,国家压缩了油价上调幅度,加大了石油石化企业自行消化比重,推迟了调价时间。

    4月6日,在国际油价继续冲高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将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调整后的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37元和0.34元。这是年内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价格上调充分考虑了油价对部分行业的价格传导作用,并按规定启动了相应的补贴机制。

    4月下旬到5月初,国际油价继续高位震荡,一度超过每桶120美元,越过4%的调价红线。但考虑到下游行业承受能力和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没有立即跟进,而是启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将原油价格上涨因素消化在了石油石化企业内部。5月上旬以后,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徘徊,后一度出现回落,但总体仍保持高位运行,没有突破调价红线。进入8月,国际油价再次震荡回落, 9月下旬下跌加速,一度越过调价红线。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来看,始终欠缺临门一脚,调价窗口时隐时现,即将开启之时,国际油价重又震荡上扬,令市场为之揪心。

    进入四季度,国际油价如同坐上了过山车,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调价窗口即将打开之际,重又变脸,结束了连续多日的下跌行情,反弹上扬。10月8日,正当市场慨叹国际油价频繁变脸,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窗口开启行将无望时,国家发改委对外宣布,10月9日起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这是近16个月来,国家首次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下调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8280元和743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零售价格每升分别下降0.22元和0.26元。

    3 受经济增速放缓和主要用油行业需求减缓影响,国内石油消费呈前高后低走势

    2011年,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逐季放缓。

    从主要用油行业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增速大幅下降,铁路、水运增速平稳,航空运输增速降幅较大,工业生产总体温和减速,农业生产总体持续旺盛。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主要用油行业需求减缓的影响,2011年国内石油消费呈前高后低走势。一季度石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同比增长3.2%。下半年,社会总需求下降,主要用油行业增长势头放缓,用油需求随之下降。三季度石油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9%,四季度同比下降9.4%。

    汽车用油占国内汽油消费总量的84%。2011年,随着国家一系列限行、限购政策的贯彻落实,汽车销量增速大幅下降,但汽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汽油车保有量增长16%。三线、四线城市和农村汽车销量增长较快,天然气、生物质能、甲醇汽油等替代燃料发展也较快。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1年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7642万吨,比上一年增长7%,与近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基本持平。

    柴油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发电等领域。其中,交通运输消费占总量的一半。2011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趋缓,工业生产随之减速,物流业景气程度下降,导致柴油消费增速逐季下滑,全年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67亿吨,比上一年增长6.9个百分点,增速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工矿企业用柴油约为200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7%,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农业用柴油约为2838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增幅持平。

    航空用油占煤油消费总量的90%。2011年,在欧美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贸环境持续恶化,商务和贸易活动减少,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导致航空运输周转量增速比上一年下滑21个百分点。国内煤油消费增速随之减缓,全年煤油表观消费量为182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4%,明显低于近10年来7.2%的平均增长速度。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受冬春连旱和春耕叠加用油量增加的影响,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较快。二季度成品油消费总体回落,但柴油消费增势不减,三季度继续增长,进入柴油消费旺季,市场柴油需求明显增加,国内柴油库存处于低位,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所下降。四季度成品油消费总体转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能源供应形势,国家及时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科学有序发展,市场调控到位,措施有力,石油石化企业千方百计组织生产,三大石油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大跨度、多渠道调动资源,增加供给,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定盘星”作用。有的地方供求紧张尚在萌芽之中,就在应急预案的及时跟进中迅速予以化解。回顾2011年,油气市场供应波动频繁,社会心理纠结颇多,但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政策到位,措施有力,科学有序,石油石化市场成功运作的成长经验也颇多。这是最令人高兴的,值得深入总结。

    4 国家下调成品油进口关税,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市场调节作用明显

    2011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短时间供求偏紧。为保障供应,国家先后两次宣布下调成品油进口关税,国内成品油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市场调节作用明显。进入二季度,南方部分省区因冬春连旱,发生了不寻常的淡季“电荒”和“煤荒”,发电用油随之急剧增加。为防止“电荒”和“煤荒”引发“油荒”,5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原则上叫停了柴油出口。国内石油石化企业随即减少成品油出口,扩大进口。7月1日,财政部宣布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进口关税。关税下调后,成品油进口成本相应下降,刺激进口效果明显。

    2011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第二天,财政部再次宣布,2012年1月1日起,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不断走高的背景下,国家大幅下调进口成品油进口关税,对于保障能源和石油稳定供应,管理后期供求预期,市场调节力度大、措施有力,作用明显。柴油、煤油进口施行零关税后,国内外市场联动更加紧密,市场保障更加有效、快捷、给力,同时也为加快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条件和环境。对此,上下内外有目共睹。

    总体来看,2011年,在国家财政外贸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石油对外贸易活跃,石油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成品油进口增势强劲。一季度石油石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5%,二季度石油石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8%,三季度石油石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3%,四季度石油石化产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9%。

    2011年,国家大幅下调成品油进口关税,既减轻了国内资源偏紧压力,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同时也使石油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关系得到了有效调整。这将有利于减轻石油上游生产压力,影响积极而又深远,可谓一举多得。

    5 资源税改革和特别收益金上调联动推进,石油石化产业链理顺步伐加速

    2012年1月6日,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11年11月1日起,将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提高至每桶55美元。这是自2006年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以来国家首次提高起征点。此前2011年9月21日,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施行之日也定在2011年11月1日,表明两项财政税收政策并行实施,联动推进,石油石化产业链理顺步伐进一步加速。

    我国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始于2006年,当时的起征点为每桶40美元。石油特别收益金开征时,国际油价处于较低水平,并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进入2011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在每桶100美元左右高位运行,每桶40美元的起征点收益空间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导致石油开采环节税负大幅上升。

    对于石油石化产业来说,资源税征收主要涉及产业链上游开采环节,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主要涉及产业链下游销售环节。征收资源税和特别收益金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为更好地保护国内油气资源,国家将两项财政税收政策的施行时间都定在2011年11月1日,予以同步调整,联动推进,对于进一步理顺石油石化产业链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关系意义重大。

    资源税改革和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提高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调整。石油特别收益金属中央财政收入,提高起征点将使中央财政收入有所减少,而资源税属于地方财政收入,改革资源税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这与近期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预期和目标相一致。

    资源税改革和石油特别收益起征点上调都从2011年11月1日起开始执行,因而对石油石化产业总体收入不会带来更大的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两项财政税收政策的并行实施,联动推进,将进一步理顺石油石化产业内外部经济发展关系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结构,使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合理,能够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和油气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这将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支持油气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保护稀缺的油气资源,有利于油气价格改革和各方面政策的顺利施行和推进,有利于石油石化产业的长远、协调、可持续发展。

    6 航煤和广东广西气价改革率先试水,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2011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形成机制。通知指出,为平稳推进石油市场化改革,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将按照不超过新加坡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的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出厂价格由进口到岸完税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贴水由供需双方考虑市场供求、运费、交易数量、国际市场油价走势等因素协商确定,每年协商一次。新机制2011年8月1日起实行。完善后的航空煤油价格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成为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一次先导性破冰试水。

    定价方式透明化和定价权下放,是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航煤破冰试水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尝试。一是定价权下放,由企业自主决定;二是计算方法趋于透明,明确了新加坡到岸完税价的计价方法。航煤定价机制大踏步向市场化迈进,使国内煤油生产企业直面进口资源的激烈竞争,将为进一步理顺和改革成品油价格体制、形成机制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这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破冰试水。通知明确,试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即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各环节价格。一言以蔽之,即改革后的天然气价格将由市场决定。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相互脱节,两者之间形成巨大价差。国内外价差的存在,使得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极为迫切,呼声强烈,但因上下内外各种经济关系盘根错节而举步维艰,推进困难。近年来,国际天然气市场大幅震荡,页岩气、煤层气等多种气源加速发展,使世界天然气发展面临变局。与此同时,国内天然气生产和消费持续呈现两位数增长,跨国天然气通道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形成明显的倒逼机制,使得中国的天然气发展既令人欢欣鼓舞,又面临严峻挑战。此次两广试点改革,给人们带来了颇多期待和厚望。从现已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凝结着各方智慧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思路和总体框架已经相当成熟。随着两广破冰试水改革的深入展开,一个全新的、科学合理的、全面市场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已呼之欲出,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中国天然气大发展时代的到来。

    两项油气试点改革的推出,令人鼓舞。随着试点改革的深入展开,成功运作,将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价格体制和形成机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经验,值得期待。

    7 2012年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将稳中求进,持续增长,总体将进一步看好

  进入2012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一步减速,我国经济增速也将趋缓,但石油消费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石油石化产业稳中求进,持续增长,总体将进一步看好。预计,全年原油产量保持在2.2亿吨左右,原油进口增速超过石油进口增速,净进口达到2.66亿吨。预计全年成品油产量将达到2.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5%以上。预计上半年受国内经济减速和上年较高基数的影响,成品油消费增速趋缓,下半年随着经济走势趋稳,增速有望回升。预计全年成品油市场供需总体平衡,汽油供大于求,柴油供求基本平衡,考虑到季节性需求变化影响,炼厂投产不确定因素和补库存需要,局部地区季节性、阶段性柴油供应紧张状况仍可能出现,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201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超过1500亿立方米,在国内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超过5%,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100亿立方米以上,进口量将超过450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长45%左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超过30%。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燃气消费快速增长,液化天然气使用量进一步加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上马速度加快,天然气利用规模将持续扩大,发电用气将大幅增长,工业用气稳定增长。随着区域性管网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推进,天然气市场将快速拓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继续成为天然气消费主力地区,中部和南方地区天然气市场将迅速扩大,快速跟进。

    预计2012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820万吨,新增乙烯加工能力240万吨,增速将明显快于2011年。炼厂和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将进一步提升,炼化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78亿吨。随着四川千万吨级大炼厂的建成投产,西南地区炼油能力不足的状况将得到改善。随着抚顺、四川及武汉3套大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810万吨,乙烯产量将突破1600万吨,乙烯当量消费自给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今后几年乙烯产能建设的不断扩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乙烯发展规模接近美国,由乙烯生产大国向乙烯生产强国转变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2年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重要一年,国家将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等方面出台更多新政策和新举措。随着江河湖海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展开,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的油气建设要求将更加严格,损害赔偿和修复责任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对石油石化生产建设和产业发展文明化程度的要求将更严更高。

    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十二五”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相关连接
金属硅|欧佩克1月份石油产量创2008年来新高
金属硅|印度称不会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金属硅| 外媒:中国依赖中东石油 军舰迟早进驻波斯湾
金属硅|利比亚石油产量年中前或达到战前水平
金属硅|美媒:加拿大想扩大对华石油出口
金属硅|伊朗议员称欧盟制裁是“礼物” 助减少石油依赖
金属硅|小心石油的诅咒
金属硅|伊朗高调讨论对欧盟断油 先发制人打响石油大战
铁合金 更多>>
今日观察(0202):国内钼市现状分析及后市预…
今日观察(0202):国内钼市现状分析及后市预…
今日观察(0131):春节之后国内外钼市场现状
今日观察(0119):节后国内外钼市场行情分析
2011年钼初级市场年评
2011年硅铁市场年评
2011年钼化工市场年评
2011年钼深加工市场年评
冶金原料 更多>>
美国制造业连续30个月扩张
中央一号文件亮相 首次全面部署农业科技
东北地区2月2日铁精粉参考价格      
华北地区2月2日铁精粉参考价格      
华中地区2月2日铁精粉参考价格      
华南地区2月2日铁精粉参考价格      
机构预测2012年中国电力需求将呈前低后高…
新规出台 淡水河谷巨型货轮靠港中国或要梦…
有色金属 更多>>
Xstrata公司拟提升澳洲McArthur River铅锌…
欧央行加息迫近 有色金属乌云盖顶
有色金属冲高回落 短期震荡格局未改
大冶有色:伙菲矿业公司开采铜铁矿
有色金属:国内紧缩政策不改金属价格趋势
央行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图文:世界锑都仅够开采4.6年 资源枯竭城…
中国稀土出口不太可能因WTO裁决而增加
战略合作 | 诚聘英才 | 客户服务 |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行车路线
Copyright @ 2008 comela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亿览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39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北里甲2号渔阳置业大厦A502室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891800 传真:010-64892212
E-mail:comelan@comel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