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发改委宣布,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居民用电阶梯电价也将试行。在通胀依然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导致政府提高电价呢?
首先政府希望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节能减排,这点已经是老生常谈,今天我们在此不作分析。此次涨价的更主要原因,是今年来一波又一波的“电荒潮”,加上与之相对的国内各大电力企业争相报亏的局面。政府希望通过上调电价来缓解“电荒”,并起到为电力企业减亏的作用。
为什么今年会多次出现“电荒”现象呢?究其原因,实际上今年频现的“电荒”并非用电量激增,发电企业装机容量不足导致,而是由于部分发电企业不愿发电。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已从2006年的6亿千瓦,增加到了2010年底的9.6亿千瓦,但火电机组平均发电小时数却在逐年降低,显示出当前面临的则是在电力装机充裕的情况下,实际是带引号的“电荒”。
甚至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发电企业由于发电亏损而让发电机组闲置,或采取停机“检修”的做法。
在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按道理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应该赚钱才是。为何反而会出现大量电力企业连连亏损,甚至不愿发电这一自相矛盾的现象呢?
究其原因,导致部分企业发电亏损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煤炭和电力市场化不同步产生的矛盾在逐步加剧,严重积压了火电企业的利润空间。煤炭发电在电力供应中占比80%,作为原料的煤炭价格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其价格近期大幅上涨,而上网电价则仍实行严格的政府定价,基本保持平稳,两者机制的脱节导致火电企业发电动力不足,是造成近年来电荒频发的根源之一。
其次电力企业机制陈旧,效率低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
其实并非所有火力发电企业都亏损,一些采用了新设备的企业还是可以盈利的,而亏损的企业则多是由于设备陈旧,煤耗比高,导致发电成本过高。因此通过近期和以后高效电厂的建立,应该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再次,采购体系也是导致火电厂亏损的重要因素。目前沿海的火电厂普遍不亏损,内地的电厂大面积亏损。东部沿海电厂电价比西部平均高出20%-30%左右,但是加上运费,沿海电厂接手的煤价却高出内地电厂50%以上,煤价占到整个电厂运营成本的70%-80%,
但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沿海电厂仍能赢利,原因就在采购体系:沿海以第三方商检作为购煤标准付款,少有内部检验,价格也比较透明;而内地部分的电厂没有公开招标体系,检验不承认第三方体系,主要推行自己内部认证。寻租空间的存在导致各类中间费用攀升,加大了火电厂成本。
当然,在制造电荒的推动者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电企业未必是真的由于发电导致亏损,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比如一些发电企业的各种福利费、高额的管理费用,甚至一些电企建豪华楼堂馆所带来的成本和设备折旧成本居高不下,也造成了发电企业账面亏损。
了解了上述各类情况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政府希望通过提高上网电价的办法来解决电荒问题,理论上可提高企业发电动力,而实际上改善程度有限。其一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企管理费用高、效率低下、设备陈旧等痼疾。其二是按照以往调价的经验,往往在电价调整之前,煤炭价格就通过上涨迅速吃掉了电价调整给发电企业带来的收益。
尤其目前煤炭企业能量巨大,再加之近几年煤炭领域的国进民退,严重压缩了煤炭的市场化水平。大型煤企很容易联合起来定价。这样短期的电价上调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加剧紧张局面。
既然提价无济于事。那么目前社会上盛行的其他几种解决办法是否奏效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电企经营煤矿一说。如果让电企经营煤矿,是否能更好的控制成本呢?实际上已有电力企业取得煤矿经营权,但由于缺少监督,它们并没有把开采的煤用于发电,反而参与哄炒煤价,从中获利,或者成立贸易公司,把煤高价卖给集团内的发电企业,故意造成发电企业亏损,以此来向国家要政策、要补贴。
其二是业界一直热炒的煤电联动办法,即实行煤价变化幅度超过一定幅度,便将相应调整电价的体制,是否能解决这种煤电矛盾呢?
表面看来,的确可以缓解煤电双方的矛盾,但实质上是将煤电双方的矛盾和经营压力转移给了其他行业。导致其他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上涨,在目前通胀压力还没有缓解的情况下,最终会影响到社会所有消费者。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短期来看,各电力集团短期来看要更多的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而根本上要做的是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目前的情况下,发电企业将发出的电交付给电网公司,然后再由电网公司分配到下游的各地供电公司,卖给普通用户。
电网企业在电力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垄断力量,通过针对发电企业大力推进“竞价上网”,尽可能压低电厂上网电价来获取利益。针对这种情况, 应当考虑将电网企业拆分成若干小企业,与电厂进行谈判和交易,形成电的市场价格,打破电网公司对供需关系的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