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13 11:32:50 |
2011年,国内海绵钛企业面临两个“遭遇”:一是遭遇资源紧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二是遭遇产品价格不能与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屋漏偏逢连日雨”,贵州限电,导致遵义钛业还要面临第三个限电遭遇,全年累计限电80多天。遵义钛业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科研创新,提质降本,在三个遭遇中变压力为动力,依托动力激发潜力,“逼”出了先进生产力,取得了海绵钛产量、质量、销量、出口创汇等多项指标的历史纪录。 2011年,遵义钛业海绵钛产量同比增长5.95%、销售同比增长3.89%、出口销量创历史新高,产量、销量、出口量位居国内海绵钛企业第一位。海绵钛合格率、品级率创大炉型生产以来的最好成绩。“航天牌”海绵钛质量得到用户信任与认可,再一次获得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中国质量鼎”殊荣。 “逼”出科研创新 在原材料涨价、产品售价低迷、限电频繁三大遭遇面前,遵义钛业立足科研创新来提升生产力水平,先后实施改进氯化环保、提高四氯化钛回收率、提升还原蒸馏工艺技术水平、还原蒸馏和镁电解过程节能降耗工艺技术研究、新破碎技术及装备研究、提升自动化监测控制能力、促进海绵钛产品质量的突破性上升为重点的科技攻关项目34项;国务院“02专项”电子级高纯钛研制取得新进展,熔盐电解法制取电子级高纯钛产能50公斤装备成功应用,单台实际产量达到100公斤,质量指标达到计划要求;四氯化钛生产改进装置试验取得成功,产品质量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条件稳定可靠;“物料自动称量系统的开发应用”、“商品氯化镁破碎机械设备的开发”、“新型海绵钛还原蒸馏加热炉研制”等技术研发成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热效率、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电耗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研成果获得验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镁法还原—蒸馏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验收;播宇公司新型高铝钛合金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贵州省经信委科研资金支持。 努力提升生产力水平,全力加强科研体系建设,与中南大学合作建立《钛冶金技术研究院士工作站》,通过贵州省委组织部、科技厅科学技术协会的批准成为贵州省首批院士工作站;联合多家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科技力量的资源优势,合作共建《钛冶金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进入贵州省级工程中心培育范围。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79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 “逼”出提质降本 2011年,全年累计限电164次,限电时间长达1931小时,相当于近3个月时间生产处于限电保温状态,遵义钛业在攻坚克难中,加强生产调度管理、生产一线等各单位相互协调组织好电解、还蒸、精炼、精制的生产,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海绵钛产量就是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创造的新纪录。产量创纪录的同时,质量同步上台阶,获得了良好的提质降本效益。 在提质降本、开源节流工作中,遵义钛业上下齐心、部员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增产节约工作。一厂全年同比多产粗四氯化钛2427吨、精四氯化钛2084吨,实现产能效益最大化。回收泥浆中的粗四氯化钛250多吨,价值1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动力厂开展“每周一题”、“我为企业献一策”活动,实施废煤渣再燃烧约200吨、旧树脂清洗再利用0.6吨等,全年节约维修费用60多万元。厂工会、技术中心及各单位开展的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劳动竞赛活动有针对性、实质性,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产生积极作用;三厂《降低铜丝塔加热元件表面功率,延长元件使用寿命》获贵州省职工“金点子奖”,该项成果显著,改装相应元件装置后,减轻了支撑固定盘的重量,其体积小巧,有利于快速换修,能较快的恢复生产,不仅减少了人工劳动量,同时还减少处置故障时的环境污染,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0多万元。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激发潜力。近年来,遵义钛业在市场的“逼”中产量持续增长、质量持续提升、技术持续改进,“逼”出了先进生产力。2011年6月,当在北京世界钛会上展出唯一拥有的12吨海绵钛炉生产“世界第一钛”,得到世界各国各种肤色钛业人士的称赞时,遵义钛业人看到了“逼”出来的自豪和骄傲,也看到了“逼”出来的压力和动力。当步入2012年元月份,遵义钛业与宝钢集团、湖南金天等多家企业组建的遵宝公司生产的海绵钛质量零级品、OA级品大幅提升时,遵义钛业人深知只有“逼”出先进生产力,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刚刚过去的2012年元月,遵义钛业海绵钛月产量创历史纪录,预示着“龙抬头”中必将“逼”出先进生产力,“逼”出遵义钛业崭新的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