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电价水平偏低,2015年合理电价应较2010年上涨27.6%、年均增长5%。另据媒体报道,中电联负责人指出,目前电价占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趋势明显,应在发电环节实施两部制电价,强化政府在电价制定环节的作用。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发现,由于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电价改革的相关话题再次引发网民热议,舆论焦点将电价改革与垄断权力滥用结合在一起,理顺电力价格传导、推进能源价格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等良好初衷并没有被公众舆论所广泛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描述了能源价格改革方向,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内容。电价改革构成能源价格改革中重要一环,电改的现实背景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有效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合理生产成本的电力价格体系。受行政抑制的电力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难以力促高耗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譬如发电企业中火电行业存在“市场煤、计划电”的弊端,同时缺乏有效的价格传导机制。煤电产业链条的利润分配已经发生极度扭曲,整个电力行业装机积极性降低,电力缺口开始大面积出现并扩大。如果任由趋势发展,可能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局面。以火电投资为例,2011年火电基本建設投资1054亿元,不升反降,投资数额比2010年大幅下滑了372亿元,缩水幅度达两成以上。毫无疑问,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理顺电力价格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电力行业可续健康发展的题中之意。
然而,为何每逢能源价格改革推进之时,便会遭受舆情几近一边倒的口诛笔伐?并且垄断二字依然会频频成为舆情中否定价改的口实?笔者认为,舆论的阻力一方面是源于对市场万能理论的迷信,另一方面是由于舆情传导机制的缺失。首先,姑且不论国际上对电力价格市场化是仍有异议的,单仅就我国实际而言,一些特殊行业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情,就决定了市场经济有其难以回避的先天局限。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和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不加分析地照搬市场万能的理论是不足取的;其次,相关部门推进能源价格改革过程中,不妨展现有所担当的国有企业姿态,设身处地地考虑居民承受能力,同时构筑舆情传导管道,以透明公开的自信心态主动披露能源价格改革信息,使百姓真切理解能源价改的必要性、让公众了解价格形成机制、演化历史,积极开展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正面及时回应媒体质疑,充分尊重合理诉求,引导民意汇聚。
总而言之,理顺能源价格的同时,更需要理顺民意,让民意同改革形成合力,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保障能源价格改革进程更加顺利,最终将改革成果为民所享。 (曲强 作者系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来源: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