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西部新增装机容量占全国新增总量一半能源开发布局继续优化
据中电联统计,去年西部地区的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达到两位数,为14.5%,其涨幅是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增速的1倍。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西部新增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我国能源开发布局将得到巨大优化。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批复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事实上,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区域发展规划,与众不同的是,其中用相当长的篇幅对西部“十二五”能源开发作了具体部署,而西部恰恰是我国能源“储备基地”。
这一连串的事实,传递了一个明确而清晰的信息:西部地区电力工业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浪潮。
西部“十二五”装机增长将占全国半壁江山
“十一五”的五年间,我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4.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史上的新纪录,新增装机中,东部地区功不可没。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时期,西部累计新增装机容量17262万千瓦,占“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35.5%;而在2010年底,西部电源工程在建规模达8125万千瓦,占全国电源工程在建总规模的44.3%,比重已接近总量的一半。
不难看出,西部地区似乎正在悄悄撼动着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电力装机增长“领头羊”的地位。
“‘十一五’末期,新增装机容量已经开始逐步向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转移,西部能源基地建设正加速发展,东部地区发电装机增速开始下降。”中电联行业发展规划部张卫东表示。
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这种转移的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去年西部地区装机容量增长14.5%,涨幅是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的1倍,电力装机的地区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这种转移与西部近年来经济发展对能源电力需求的增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国家为促进西部资源优势地区能源基地开发,保障中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息息相关。”能源专家林伯强对记者说。
而业内多位专家也预测这种趋势将会持续整个“十二五”时期,甚至延续至“十三五”时期。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到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63亿千瓦,“十二五”将增加发电装机容量4.97亿千瓦,预计西部地区火电装机投产将达16980万千瓦,而水电装机投产将达9200万千瓦,其二者比重已经达到全国新增发电容量的52.7%,超过总增量的半数,这其中还没有将西部未来增加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包括在内。
另一项数据显示,仅西北地区,其电源建设投资占全国电源投资的比重将从“十一五”期间的9.7%上升到19.4%,达到6200亿元。由此来看,“十二五”西部发电装机增长势必将占据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总增量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的新引擎。
“显然,从开局之年的情况来看,装机容量增量、增速都没有预想的多,但随着部分东部产业西移,以及东部地区上大压小的推进和严格控制建设火电厂的政策,未来西部装机增长的势头,以及在总增量中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业内专家表示。
面对机遇仍充满理性
西部要崛起,能源是主力。这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的,也是东西部地区在发展中形成的共识,符合两地各自的需要。
不可否认的是,“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发电装机容量的历史性增长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障;另一个事实却是,在它如同神话一般快速增长的背后,却落下了至今仍困扰着电力工业发展的“病根”。
然而,西部与东部存在诸多因素和条件上的差距,但相同的是,在不同时期,二者同样具备了一样的发展机遇和政策。
事实上,国务院已经批复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及中电联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已经清晰地勾勒出西部发展的能源版图:如果按照能源结构来描述,具体有煤电基地、水电基地、风电基地、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如果从能源区域角度来看待,具体有西北综合能源基地、西南水电基地、贵州煤电基地。
无独有偶,能源基地的概念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是,能源基地的定位,意味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从注重微观,向更加重视宏观的统一规划迈进了一大步。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9大煤电基地、6大水电基地,4大风电基地以及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的目标来看,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升能源保障水平。
“加强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具有明显优势的能源基地建设,完全符合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这也说明西部地区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是充满理性并切合实际的。”林伯强对记者说。
虽然《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至今仍未出台,但从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绝对主角的西部地区可以发现,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就已提出了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的思路,就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开发布局的方向。
根据目前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不难预测,这或许也将是《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方向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