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花垣边城的清水江,倒映着两岸湘渝黔三地青翠的山色,一如沈从文《边城》描述得那样,“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静静东去的清水江,见证了当地凤凰涅槃般的一次转身——湘西花垣县矿业整顿走出“两型”新路,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将其称为“花垣现象”,并在全国推广。
壮士断腕——舍得“停”
花垣锰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铅锌矿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有着“东方锰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全国“国矿民采”的先进县,这里召开过全国性的典型推介会。
然而,伴随成绩而来的,却是乱象丛生的矿产开发利用秩序:千军万马上矿山,锰和铅锌矿硐的数量达到1227个;每个采区中,业主少的20人,多的140余人;85%的矿硐没有任何手续和有关图纸,无证开采、乱挖滥采、偷挖盗采现象几乎成为常态,矿山开发进入事故高发期。矿业的畸形繁荣也使社会治安环境暗潮涌动,公安部、湖南省打黑办等在花垣挂上了“全国涉枪重点挂牌整治县”、“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挂牌整治县”等4块“黑牌”……
行进中的花垣犹如一艘豪华游轮,甲板上光鲜亮丽,甲板下的锅炉房却嘈杂污浊。要彻底整顿“锅炉房”的糟糕状况,办法只有一个——先停船。对于花垣这样一个矿业大县来说,“停船”就意味着牺牲GDP,牺牲政绩,牺牲方方面面的利益。
壮士断腕。花垣痛下决心,不要“带血的GDP”,主动整治整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省安监局牵头对花垣县矿业秩序进行全面整顿。
2010年8月,花垣县召开矿山整治整合动员大会,提出“抓整治、推整合、保产业、促发展”,随后又召开10余次推进工作大会。县政府成立10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两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实行乡镇和职能部门领导包乡镇、分管领导包采区、干部包矿硐的监管责任制,7天一督查,7天一通报。对辖区内企业违法采矿不关闭、不取缔的,发现1起,对所在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发现2起,一律就地免职。对1064个铅锌矿硐和163个锰矿硐全部实行封堵,一律停产停运;对没有纳入整合的430个矿硐,用水泥浆石实行永久性关闭;对不按要求参与整合的矿山企业,一律停水停电、停供火工品、吊销营业执照,依法注销证照;对14家浮选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对6家电解锰企业实施限期治理……
2011年,花垣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县,甚至一度不得不借钱发工资。
刮骨疗毒——敢于“整”
高污染、高能耗、高事故发生率……花垣的一切症结都在于以矿为核心的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及由此形成的利益结构。整治整合,伤筋动骨,“停下来”的花垣没有退路。
花垣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法推进”的整合总原则,先后制定了《锰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和《铅锌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把锰矿山31个采矿权整合为5个,铅锌矿山36个采区矿硐全部实行实质性整合,确保“一个整合区域(采区)、一个采矿权、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相适应的开发利用方案”,实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销售、统一财务核算、统一安全生产管理”。
按照“典型引路、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全面铺开”的思路,花垣县将基础条件好、业主积极性高的矿区作为样板,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率先突破,先后召开了3次经验交流会和4次推进会,推动全县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引导企业按照“尊重历史,兼顾公平”的原则,“一区一策”,采取收购兼并、股份合作等办法和灵活合理的资产评估方式确定股权,大并小,优并劣。
采访中,记者看到的是——
矿山面貌焕然一新。锰矿山由31个采矿权整合为5个,其中4个区域已全面完成整治整合;铅锌矿山36个采区已完成整合,其中15个采区通过了省、州安监部门的验收。
1227个矿硐中,除按设计方案保留204个外,其余的全部永久性关闭。
全县74座尾矿库进行了整改设计,其中40座尾矿库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达到五级以上标准化要求。
全县电解锰企业累计投入整改资金2亿元治理锰污染,除1家关闭外,其余13家全部通过验收。
2011年,矿山上访批次和人次比2010年分别下降32.2%和27%。全省公众安全感民调排名中,花垣由之前的第116位上升到第71位,公安部、省综治委也将挂牌整治和警示的4块“黑牌”全部摘除。
2011年,花垣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浴火重生——善于“转”
整顿,不等于自戕;转身,不等于后退。
花垣在推进整治整合的同时,同步推进矿产品加工企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县政府先后与中南大学等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13家工业企业与25家科研院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县财政每年安排科技引导资金和工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实施技术改造。2011年,全县投入技改资金7.5亿元,同比增长31.6%;今年一季度完成技改投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9.4%。
推进电解锰冶炼企业横向整合。8家电解锰企业联合出资1.7亿元,组建了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家环科院签约转让3项专利新技术,采用国际一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年产15万吨的电解锰及精深加工项目,成为全国同类行业整合的典范。
推进电解锌企业纵向整合。太丰集团控股、参股14个铅锌采区,产能达到10.5万吨,成为自治州第一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电解锌企业。整合后的三立集团现有产能达14万吨,目前正着力打造32万吨“采、选、冶、精深加工、综合回收”一体化的大型锌业集团。
以白藜芦醇为代表的生物制药、高纯石英砂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其中年产5000吨高纯石英砂一期生产线已建成试产,亿粒白藜芦醇生产线近日已动工兴建。
整合工作带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花垣县也成功挂牌“湖南省新材料产业湘西基地”、“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全国绿色能源建设示范县”……
5月的边城,细雨朦胧,游客如织,波光粼粼的清水江畔也似乎在向来访者“诉说着”花垣县矿产资源开发的浴火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