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双反调查的初步裁决,决定对中国天合光能、无锡尚德等几家主要的太阳能厂商征收从31.14%到31.22%不等的反倾销税。意料之中的是,此次公布的裁决结果仍低于双反调查申请方太阳能世界公司所要求的250%反倾销税。同时,意料之外的是,该结果却又远高于3月份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9%-4.73%中国太阳能组件补贴率。
从中国方面的市场反应来看,美国此次在太阳能产品贸易问题上的高调反应过于突然,与之前产业界的普遍预期相比,反倾销税的税率定得过高。这不由令人对美国太阳能能源市场的贸易前景产生怀疑。事实上,如果将中美两国之间关于新能源产品的贸易争端放在美国大选年的背景下来看,就不难理解此次高调反倾销实非美国新能源发展基本面的真实体现,它也不会在长期对中美的新能源贸易造成实质性影响。
在现任美国政府对能源发展的战略规划中,能源政策是“高于一切”的重要议题,其核心目标在于提高美国能源的自主性,维护美国能源安全。为此,能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是实现能源自主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了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和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将以上两点相结合,可以看到,未来美国一方面将减少传统石化能源的对外依赖度,提高本土及周边地区油气资源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将鼓励新能源的发展,利用国内外各种来源的新能源生产来促进能源整体上的清洁化利用。
这是美国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本面,这个基本面也得到了朝野两党和社会的广泛肯定,在中长期里都不大可能出现变动。就此,对中国而言,美国通过石化能源的开发来提高能源自主性这一点与中国的关系不甚紧密。与中国有关的是第二点,也就是能源多元化中新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尽管新能源的生产与利用也属于能源发展范畴,但与石化能源有所不同,新能源的生产从属于制造业,其成本结构中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比重较高,而对资源本身的依赖相对较低。短期内中国在新能源生产上仍具有较大优势,而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总量的比例也还比较低,还不会对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和国家安全形成很大的威胁,故此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组件等新能源产品实则有助于美国实现其能源多元化的战略和政策。当然,在长期,中美在新能源发展上确有可能会出现某种竞争力和安全上的冲突,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仍需警惕这一趋势,并立足于国内需求以求得健康发展。
因而,总体上,在美国能源发展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美对华太阳能组件产品高调征税并不符合美国能源发展的根本利益,也不会改变美国在新能源上短期依赖中国市场,而长期则排斥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势。况且,在当前全球化的贸易规则下,中国新能源厂商完全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美国的反倾销政策。因此,中美间的新能源贸易争端实则不会对中国的新能源生产带来很大的实质影响。
那么,为何美国要在此时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做出如此高调的初裁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今年适值美国大选年,伴随着选战的铺开,能源议题逐渐开始发酵。在能源矛盾和问题尚没有如此激化的历次总统选举中,总统候选人可以通过模糊战略来避开能源议题中的敏感部分,但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加入,能源战略和政策逐渐上升成为各国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它关涉安全,贸易,产业,就业,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广泛的系列议题,对选民而言,能源政策的任何具体走向都关涉其切身福利和利益,这些因素使得能源议题在政治上具有无法回避的重要选战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