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数据显示,从3月中旬至今,多晶硅价格再跌近20%,使得国内多晶硅行业雪上加霜,开工率进一步下降,除保利协鑫等个别厂商生产还算正常外,行业整体陷入困境。
对此,有光伏业内人士表示,价格持续下跌既与当前整个光伏行业大环境不景气有关,也与一些国外光伏厂商不惜以低于成本价大幅向中国倾销有关,而后一种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最值得警惕的是,如果目前这种状况持续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届时国内的多晶硅厂商可能也就剩一两家,国内光伏市场将面临被外资垄断的危险,这也意味着外资将完全掌控国内市场的价格话语权,太阳能多晶硅行业就很可能重蹈上世纪90年代半导体级多晶硅的覆辙。”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
相关行业协会以及企业曾就此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予以重视。据相关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估计近期很可能会有所表态。
价格持续下跌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现货主流报价17—19万元/吨,约为26—30美元/千克之间,而国际多晶硅现货主流报价为21—28美元/千克,与3月末相比,跌幅均已超过了10%。如果再将时间在向前推半个月,则跌幅将扩大至约20%。
多晶硅价格下跌对国内光伏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已有超过八成的多晶硅企业停产,而目前看来,这一停产风潮还在进一步延续。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透露,由于目前的硅料价格不断下滑导致国内生产商无法正常生产,包括几家主流厂商在内的生产企业只能通过技改或推迟开工等一系列手段降低风险,开工率快速下滑。
另有光伏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在国内的厂商中仅有5、6家企业在坚持生产,但开工率均不足。
作为当前市场的直接反应,一些与多晶硅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发布业绩预减公告。南玻A近日表示,预计201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将由上年同期41513万元下降至今年同期的12000万元,同比下降71%;拓日新能也预计第一季度业绩同比降幅为60%—80%;乐山电力2012年第一季度亏损2967.45万元,同比下降209.87%。
双重夹击
对于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下跌,业内给出的原因与产能过剩有关。市场咨询机构IHS iSuppli预计,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到32.8万吨,而需求预计只有19.6万吨。这意味着今年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需求量,将造成13.2万吨的过剩,大大高于去年的8万吨。
在IHS iSuppli看来,2012年供应将超过需求的67%,而2011年是39%。
在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价格下跌本在情理之中。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综合几家国内外主流厂商的情况来看,多晶硅的成本最低也应该在25美元/千克左右,再加上运费、关税等,其出口到中国的综合成本应该维持在35美元左右。
“如果中国进口的多晶硅价格低于30美元/千克,即便是比较主流的Hemlock、韩国OCI等国外厂商也肯定是要亏损的。从近几个月的价格来看,进口多晶硅明显已经低于这一价格,这其中有太多不合常理的地方。”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受价格走低刺激,2月份中国进口的多晶硅数量再创近期新高,中国共进口多晶硅7614.46吨,同比上涨129.6%,环比上涨62.6%。而今年1—2月份我国共进口多晶硅12296吨。此前最接近这一纪录的时间发生在2011年9月份,当月共进口多晶硅6489吨。
价格方面,2月份的平均进口价格为28.12美元/千克,较2011年12月份的29.57美元/千克进一步下跌了5%。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认为,近一两周来多晶硅价格的持续走低,与包括韩国OCI在内的国外厂商的大量低价抛售无不关系。
持有此类观点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
在这些人士看来,由于全球光伏制造业末端主要集中在中国,因此,无论是对于美国的Hemlock还是韩国的OCI,要想快速出货,都只能选择向中国市场低价抛售。而从海关的数据来看,除了国内的制造企业有进口需求外,一些贸易商也正在趁低价大量囤货。
背后的隐忧
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有业内人士认为,综合来看,由于已经处于成本线以下,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但短期内大幅上扬的可能也比较小,很可能将维持目前的低价盘整态势。“虽然有部分厂商刻意维持合理的产品报价,但多处于有价无市的状况。由于库存已经进一步降低,现货市场行情可能将逐步企稳,不过价格仍在低档盘旋,并未出现反弹。”上述人士表示。
这种持续的低价行情,对于国内厂商的未来生存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对记者分析,目前的价格持续半年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持续上一年或更长时间,国内绝大部分企业都很难再坚持,包括现在四五家仍在生产的龙头企业。
“国外企业可以获得包括投资退税、固定资产投资等各种补贴,即便出现阶段性亏损,这些企业也可以依靠补贴来继续维持,但国内企业则没有类似补贴,前景堪忧。”吕锦标表示。
据中国光伏联盟调查,美国多个州通过各种扶持政策不断对多晶硅公司进行补贴。例如,2010年,Hemlock公司和REC公司获得上亿美元政府补贴,享受的补贴电价甚至低于联邦平均电价水平。
资料显示,2010年1月8日,美国宣布了获益的企业名单和免税金额,美国最大的6家多晶硅制造企业中有4家榜上有名:Hemlock获得1.4亿美元,Wacker获得1.28亿美元,REC获得1.5亿美元,AEPolysilicon获得4400万美元。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最可怕的局面是,如果国外厂商凭借这种持续的低价优势最终获得了国内市场的定价权,将对整个光伏产业都产生不利影响。“等国内的厂商都坚持不下去了之后,国外的这些企业就可能重新提价,通过这种先降价再提价的方式,轻松地获得价格话语权,整个国内多晶硅行业主导权又将重回外商手中。”上述人士认为。
吕锦标也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不要让现在的国内多晶硅市场重蹈上个世纪90年代半导体级多晶硅的覆辙。据他介绍,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曾有20多家生产半导体级多晶硅的企业,但由于90年代国外厂商低价倾销,致使绝大部分国内厂商都被迫停产或转产,最后只剩峨嵋半导体厂一家勉强维持了下来。“当时的半导体级多晶硅才20-30美元,想想那是个什么概念。”吕锦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