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以来新低。收窄的物价涨幅降低了百姓生活成本,也为稳增长出台政策提供了较大空间。
纵观上半年物价走势图,无论是“猪周期”的再次爆发,还是成品油价的涨跌起伏,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不仅有结构性涨价因素,也有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
今年以来,中国物价涨幅震荡下行的趋势日渐巩固:1月份因春节因素食品价格推高CPI至4.5%,节日因素之后的2月份增幅大幅回落,到了3月份再因低温天气影响推高蔬菜价格而小幅回升,4月份后又因鲜菜价格快速回落及成品油降价调降带动CPI持续下降。
“我国已经进入温和通胀轨道。”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经济较快发展阶段,保持一定幅度的物价增幅有利于保持经济活力,但同时也要避免影响民生。”
在物价温和上涨的因素中,人力、原材料等成本推动,以及资源价格改革是两大重要“推手”。“去年以来,我们商会的企业用工成本普遍增加了25%,即便这样还会出现季节性用工荒。”温州纺织品商会会长梅忠说,“一般只能靠产品提价转嫁高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成本推动型涨价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将长期存在,不但要看到其对百姓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理性看待其合理的一面:一定程度的成本上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转过渡委技术密集型企业;用工结构得到改善,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未来物价水平可能温和上涨,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决定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途。”刘元春说。
谈到下半年CPI走势,专家认为,若欧债危机进一步发酵,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持续放缓且充满不确定性,CPI将在三季度内继续回落。“但是随着刺激政策效果显现,经济触底反弹会对价格形成‘托底’效应,预计下半年对CPI的作用力度为1.7个百分点,价格水平回落速度将有所减缓。”刘元春说。
在上半年每个月的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占据“大头”,是拉高CPI的主因。这不单单与CPI的统计方式有关外,同时也折射出了食品已进入“刚性”涨价通道这一不可忽略的事实。
6月份的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2%,蛋价下降3.6%,鲜菜价格上涨12.1%,粮价上涨3.2%。
长期以来,农产品(5.28,0.00,0.00%)与工业品价格上涨程度不一形成的“剪刀差”越拉越大,不但抑制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种类农产品结构性短缺,而且阻碍了农民增收的步伐,成为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障碍。
“农产品回归合理价位有其合理性。应适当容忍农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涨让农民受惠。”贾康说,在农产品“刚性”涨价的时代,要尽量压缩中间环节成本并打击投机炒作,着力避免“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
对于食品价格下半年的走势,不少专家认为仍有不确定性。“虽然经济放缓导致工业用粮需求下降,但城镇化加速使整体农产品‘紧平衡’的状况不会改变,不排除个别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刘元春说。
专家认为,稳定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价格仍需构建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持续低迷,虽然大宗商品涨价的传导效应有所减小,但对中国经济发展却有诸多挑战,企业扩张指数低位徘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CPI增幅回落,为宏观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新研究员巴曙松(微博)表示,“经济增长持续回落也促使包括降息在内的新的适度放松政策出台;持续降低的贷款利率有利于激发贷款需求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那么,CPI增幅回落为稳增长提供了多大的空间?在货币空间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一个月内两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以提振经济。经济学者叶檀(微博)等专家表示,下半年还有降息和释放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
在财税空间方面,降低企业税费支出,给企业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在投资空间方面,近日一批事关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获批;消费方面,继有关部门下放支持节能家电消费的财政补贴后,专家认为还有进一步提振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