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7年之后,青岛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青岛钢铁”)的搬迁再次提上日程。
7日,青岛钢铁发布《城市钢厂环保搬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布搬迁项目的部分细节,酝酿多时的搬迁终于又向前迈了一步。
“搬迁仍处环评阶段,现在不方便发表更多评论。”14日,青岛钢铁安全环保处处长高维忠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导报记者注意到,与搬迁同时启动的还有青岛钢铁的重组。在与多家资本、产业巨头传出“绯闻”之后,青岛钢铁的重组方已经被确定为山东钢铁集团。本次搬迁的进程,也必将与重组互相影响。
新址优势明显
青岛钢铁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披露,本次搬迁项目新厂址选择在远离青岛市区、环境容量大、建厂条件优良的胶南市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内,该地区是一片废弃盐场,属工业储备用地。
新项目总投资164亿元,计划3年建成投产,投产第一年达产80%,第二年达产100%,力争形成400万吨生产规模,主要品种为高端优质钢材。届时老厂区生产设施将全部关停。
报告书显示,此次搬迁有诸多便利之处。从政策上看,该项目不仅符合国家《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结构调整、品种质量、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要求,也符合山东省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中关于产业布局、搬迁及建设规模等要求。
建设内容方面,符合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功能区划、产业定位和董家口临港产业区的总体规划。从区位上看,新址位于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空间广阔,与新建成的董家口港近在咫尺,各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整合路漫漫
导报记者注意到,青岛钢铁的搬迁计划由来已久。
早在2005年,青岛钢铁就制定了发展规划思路,计划在原有400万吨钢产能总量不变的条件下,搬迁到胶南市泊里镇沿海国有划拨地建厂。2006年,青岛钢铁搬迁项目用地得到国土资源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也得到原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复。但据青岛钢铁称,“由于资金及其他种种原因,原搬迁工程没有按计划实施。”
谈及青岛钢铁的搬迁,就不得不提及其曲折的重组之路。
青岛钢铁董事长王君庭曾就战略重组分析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其工艺、产品结构水平较低,近年来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国内同类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必须通过战略重组谋求生存发展。
自筹划搬迁以来,先后有深圳意汇通、欧洲阿赛洛、海湾基金及上海复星前来洽谈重组,却全都铩羽而归。知情人士分析认为,青岛钢铁在青岛市属纳税大户,上述意向企业大都因为控股权、税收等原因未能达成一致。
青岛钢铁的重组,最终落在山东钢铁业重组的大局中。根据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青岛钢铁将被纳入到山东钢铁集团旗下,这对其搬迁或是一大助推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