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并未太多悬念,美联储最终选择出手,空悬了几个月的“靴子”落地。
美东时间9月13日中午,美联储宣布,从9月14日开始每个月将追加购买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担保债券(MBS),并根据经济复苏状况决定购买期限,同时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0-2.5%的低利率水平延长到至少2015年年中。
这意味着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正式到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不会过早停止这些宽松政策,实行更多的宽松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加快复苏,实现充分就业。
持续宽松政策可能成为主旋律
同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相比,QE3有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关注:
从背景来看,美国经济并不像前两轮QE时那样悲观;
从规模来看,本轮QE不设规模限制,也没有时间限制,直到美国就业形势显著好转才会终止;
从购买对象来看,本轮QE主要购买机构抵押支持债券,而不是像前两轮QE那样以长期国债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将更为直接。
就在QE3出台当天,美联储官员下调了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7%-2%,三个月前这一预期还在2.4%。这为今后更多的宽松政策提供了暗示。同时,美联储预期今年失业率为8.0%-8.2%,与最新数据吻合。8月份美国仅创造了96000个新就业岗位。美联储预期,而明后两年失业率将缓慢走低,到2015年将在6.0%-6.8%之间。
虽然此次量化宽松的规模明显小于第一次量化宽松(购买资产规模达到950亿美元到1450亿美元之间)和第二次量化宽松(购买资产金额达到750亿美元),但在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美国经济学家席大维(David Semmens)看来,“QE3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引入‘宏观经济条件’来决定政策操作何时终止、甚至可能加码。如果劳动力市场仍然不见好转,很有可能看到的是,持续的宽松政策将成为2013年的主旋律。如果经济复苏依旧缓慢,那么美联储可能将现行扭转操作的资产规模转化成新的购买MBS或者美国国债的新计划。”
早在今年7月份QE3是否推出的争议之时,席大维就表示,虽然美联储进一步量化宽松的概率很大,但其出现的必要前提是,通胀预期急速下降,就业状况严重恶化,且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深跌。
失业率降到7%,QE3才可能收手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将2013年GDP(中间趋势)预期调高至2.5%-3.0% (之前为2.2%-2.8%),将2014年GDP预期调高至3.0-3.8%(之前为3.0%-3.5%),而将2012年GDP预期从1.9%-2.4%调低到1.7%-2.0%。这显然表明美联储预期其政策动作将起到积极效果。
当前,美联储更加强调要实现失业率的真正下降,而不像平常那样强调控制通胀。
伯南克在美联储促进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双重任务方面整体措施并没有改变,但他已在这双重任务中转移了工作重心,比1月份时更多地优先考虑失业率与其理论上的可持续水平之间的短期偏差。
但失业率究竟降至何等水平,美联储才会停止此轮量化宽松政策?对此伯南克并未明确表态。
席大维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界定什么是就业状况的“实质性”改善。他说,失业率“实质性改善”可能意味着失业率在7%以下以及官方失业率的持续下降。
“我们预期2012年底期间每月净增15万个就业岗位,2013年以后每月净增17万个就业岗位。由于每月新加入就业市场的人数大约10万,这意味着失业率的下降只能缓慢进行。”
“美国的实际失业率可能更糟,很多年轻人不找工作,并不在失业率的统计范围内。”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坦言,美国就业增长乏力而失业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改变货币政策前景的诱因。
“伯南克胆子大,喜欢金融创新,他若认为时机合适,推出QE3一点不奇怪。”
不过宋敏也毫不讳言地说,包括QE3和扭转操作在内,都只是短期的货币政策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这同中国目前的降息异曲同工。全球经济急速降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央行联手“放水”,扩大放松银根刺激经济。“不过美国经济很灵活,市场自我调节很强,若有创新机会,很快就会复苏。”
将加大中国宏观调控难度
香港科技大学瑞安经管中心主任谢丹阳认为,“从美联储的角度看,就实体经济形势而言,无论是其国内劳工市场还是欧洲危机甚或中国疲弱的增长势头,都不容乐观。”此外,美联储已尽其所能,下面要看两党如何处理“财政悬崖”难题。部分QE3资金会流向亚洲,故对亚洲金融市场将有所提振,至少短期内如此。
这和中国众多业内人士的观点不谋而合:QE3效应昙花一现,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QE3增加的通胀压力与中国稳增长的目标产生矛盾,将加大宏观调控难度,中国因此要做好应对准备。目前中国经济须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因关系到就业和社会稳定,所以未来半年内货币政策应稳健中偏向宽松。如果在全球大的宽松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偏紧,容易形成“洼地”引来投机热钱。
“QE3热潮将迅速冷却。“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认为,就整体而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始终可以有效地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有利内地银行增加债券投资和可贷资金。减息政策则受到较多的限制,在今年内通胀回升以及敏感的房地产价格均不利减息的部署,未来面对的变量依然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