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电煤价格并轨方案,终结电煤价格“双轨制”有望进入实质性阶段。
此前,电煤双方对于价格并轨存在着旷日持久的分歧,煤炭价格的低位运行刚刚让发电企业略微喘了一口气,目前元气尚未恢复却又要迎来“大手术”。
随着合同煤与市场煤的差价收窄,甚至出现价格“倒挂”,发电企业似乎再无直接理由反对并轨。然而,发电企业是否能将“翻身”寄望于电煤价格并轨,并承受改革带来的风险?根据记者多方调查,发电企业对此虽感无奈,却依然能够理性应对。
风险大于机遇
电煤价格并轨的消息对于发电企业来说,究竟算不算利好?
尽管近年来重点合同煤兑现率不断走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被人为限低价格的合同煤对于保障发电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利润功不可没。
据了解,铁路运输量占据煤炭运输总量七成以上,但除个别线路外,铁路尚属于垄断资源,且煤炭主产区的铁路运输瓶颈持续存在。因此,运力分配也始终为煤电所必争,重点合同煤连带的铁路运力也成为减轻发电企业负担的重要缓冲。
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分析人士指出,煤炭正是火电企业的“口粮”,其成本占全部发电成本的70%以上。尤其是在电价形成机制改革进展缓慢、火电企业对煤炭存在刚性需求且电煤价格持续震荡的情况下,合同煤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其实,即便是在看似便宜的发电企业重点合同煤谈判中,火电企业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火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煤炭企业多采取降低煤质、定量不定价以及重点电煤合同和一般电煤合同搭售等方式来变相提高电煤价格。
因此,最想在此次电煤价格并轨中看清形势、作出准确判断的便是发电企业,但发电企业普遍表示,对电煤价格并轨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看不清,很担心”。
上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看不清煤价走势,担心煤价再度上扬而再受重创;二是看不清电煤价格并轨衍生出的煤电联动重启,究竟将如何“动”,担心2008年出现过的诸如联动不及时、幅度不到位等问题难以解决。
对此,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对记者表示:“企业的担心完全正确。电煤价格并轨是"双刃剑",目前风险大于机遇。”
他说:“事实证明,煤电联动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很难操作。要想做到,只能全方位改革现行电价制度。”
目前来看,发电企业的态度都较为理性。数家受访企业均对记者表达了对于政策信号的理解和接受,但眼下推行电煤价格并轨对于发电企业来说究竟是福是祸,谁都“看不清”,企业普遍以“双刃剑”来回应记者。
配套亟待跟进
电煤价格并轨是市场经济发展、能源价格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改革?
业内人士表示,必须同步推进配套措施的出台,以此保证发电企业的承受度,这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大唐集团董事长刘顺达就表示:“发展与改革、改革与政策必须配套。如果不配套,一定是灾难性的后果。”
目前,发电企业最关心的是煤电联动的问题。完善和及时实施百分之百的煤炭价格、发电上网电价以及与销售电价同时联动的煤电联动政策,是当务之急。
几家发电企业还据实为记者测算了其合同煤挂钩的铁路运力对于成本的影响,数额均高达几千万元。因此,对如何解决电煤运输的难题,企业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应实行“长协合同”。“长协合同”即在铁路运输制约解除之前,将所有电煤重点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
“煤改了,但电和运改不了。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靠发电企业自身加强决策和管理能力了。”曾鸣颇为无奈地表示。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一些媒体报道中将政府角色的介入视作“管制”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实际。在记者接触多家发电企业、深入了解电力行业后发现,电力领域对此看法截然不同。
如上述火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认为电力关系国计民生,即便在电煤价格并轨之后,政府也不应放弃其“看得见的手”的调控职能,反而应当加强对电煤价格的监管,在煤炭价格异常情况下采取必要的临时干预举措。
该负责人认为,如果不从“市场煤、计划电”和电煤运矛盾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入手统筹提出解决办法,仅实行电煤价格并轨,可能导致电煤供求更加混乱,对电力运行特别是中长期电力供需平衡带来较大冲击。
电煤价格并轨,是涉及电、煤、运、政府四方的博弈。许多发电企业表示,他们希望的只是“不要带来更大的发展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