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牧民扎西的家在四川省康定县,自从2008年10月,扎西领到了电力公司免费发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机后,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扎西说,“以前手摇分离牛奶要花两三个小时,自从有了太阳能之后,用电力带动牛奶分离器分离牛奶,只要一个小时便可以分离100多公斤牛奶。”
扎西家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完全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启动的“户户通电”工程。在9月25日举行的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建设公益品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曹志安介绍,到2010年9月20日,以西藏“户户通电”工程竣工为标志,国家电网提前完成了2006年初提出的“户户通电”目标,累计为134万户、共509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
在完成“户户通电”的目标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曹志安表示,“近两年,按照国家要求,国家电网公司陆续接收了一批地方供电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公司经营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无电人口。”
国家电网农电部农电发展处处长刘福义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无电地区和无电户出现的具体原因。他说,“农电体制的变革,是出现无电地区和无电户的重要原因。比如像西藏原来公司的范围是9个县,后来拓展为32个县;‘十二五’期间,国家又把26个县划到国家电网公司。这样,新的通电问题、用电问题就出现了。”
刘福义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电力公司为例,该公司原为地方供电企业,2011年由国家电网四川公司实施委托管理,其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法人由四川公司承担。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木里县共有无电农户18448户、无电人口83016人。刘福义介绍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电力公司等地方,也存在和木里县同样的情况,“为了尽快解决无电户问题,国家电网四川公司已将这几个县的无电农户通电工程纳入‘十二五’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计划在2015年底前实现这些地区无电农户全面通电。”
除了体制改革,还有供电营业区调整的原因。刘福义表示,近年来国家把一些农场、牧区的用电交给国家电网公司来管理,比如2009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原由内蒙古电力公司所属的兴安、呼伦贝尔两个地区的电网交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网公司运营,而在这次变动中,兴安地区还有无电户640户、呼伦贝尔地区有无电户1930户。
此外,移民搬迁的问题也涉及用电状况的改变。近年来,国家加快了“撤乡并镇”实施步伐,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区相继出台了村屯行政区或牧民定居点规划,地理位置特殊的分散用户开始移民搬迁、集中定居,形成部分新增无电用户或无电村。
据刘福义介绍,今年新疆地区鄯善县集中安置移民搬迁户426户,托克逊县集中安置移民搬迁359户,移民的安置点均规划在无电区域,当地县供电企业计划投资800多万元,新建78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用以解决安置点的用电问题。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实施新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为49.5万户、共207.5万人解决用电问题。“解决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是一项惠民工程,可以提高通电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通电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刘福义认为,这也是国家电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对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