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17日公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增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下了自2009年6月份以来40个月新低。专家表示,尽管9月份已经公布的一些经济指标显示出了经济趋于触底企稳的积极信号,但是用电量数据说明我国工业生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经济触底企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增幅探底 创40个月新低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9%,增幅较2011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与8月份相比,除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幅“由负转正”达到3.4%之外,其他数据均有所回落。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回落幅度最大,达到3.8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幅和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幅则分别下降了2.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至8.4%和1.0%。
“进入9月份天气开始转凉,加之今年南北方地区轮流下雨不断,使得气温下降更快,令居民用电、第三产业用电比重环比回落幅度会更大一些。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去年同期用电量基数比较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工业经济形势还是没有明显好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工业用电支持力度的不足可以从日前国家电监会发布的用电量排名上得到进一步印证。数据显示。9月份用电量位列前五的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京津唐。而这些省市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而非传统工业密集地区。
不容忽视的是,用电负增长的地区在9月又增加了4个,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宁夏等10个省区市的全社会用电量出现负增长。“吉林用电量连续4个月负增长,河北、重庆连续3个月负增长,辽宁、黑龙江、河南等是连续2个月负增长。”欧阳昌裕介绍说。
发电端的情况也未有明显好转。国家电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发电量为3944.88亿千瓦时,环比下降11.25%。其中,9月份日均发电131.50亿千瓦时,而8月份日均发电为143.38亿千瓦时。
经济大环境状况不佳,让今年的月度用电量数据一度呈现出波动下降态势,但是从7月份开始,用电量增幅呈现出持续下滑态势。
重要因素 重工业用电量负增长
电力需求变化往往被当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据了解,第二产业尤其工业用电量是带动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最大动力,其贡献率可达70%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产业用电,这说明用电量的波动跟这些行业的生产形势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9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9%,比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相比8月份4.2%的同比增幅,已经有所提高,这与外贸出口的好转不无关系。相比7、8两个月,9月出口增幅明显回暖。7、8月出口增幅分别为1%和2.7%,9月出口增幅扩大至9.9%。进口增幅虽不及7月份的4.7%,但也告别了8月份的负增长,从-2.6%增至2.4%。
但受累于高耗能产业用电下滑,9月份重工业用电量首现负增长。据记者了解,9月份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幅为-0.4%,其中化工和建材用电量增幅是回升的,黑色和有色则分别从8月份的-8.2%和6.1%下降到9月份的-11.5%和5.5%。
“在所有的产业中,高耗能行业用电比较大,其中黑色金属产业消耗电量最大,而有色金属产业单位用电强度最大。目前工业形势还是不太景气,这几大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还比较困难,用电量增幅自然也上不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微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说。
欧阳昌裕也认为,重工业形势不景气是用电量难有增量的重要原因,这从9月用电增幅负增长地区的产业结构上就可窥一斑。例如,河北主要以钢铁产业为主,河南和宁夏等则是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主要分布地。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也表示了对工业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忧心。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今年的情况看,无论是上半年,还是7月份或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同比一直呈现下降态势。而且从7月份、8月份的数据看,利润下降还有扩大的倾向,令人担忧。分析原因,企业利润下滑似乎是受目前经济下行、需求放缓的影响。但是从深层看,更主要的则是我国工业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速度经济的模式,结果导致在经济增长率低的时候,企业效益下滑比经济增长下滑还要更甚。近年来,劳动力工资、原材料等的上升造成产品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工业企业的利润。这种情况今年以来尤为明显。这种状况既凸显了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从现状看也说明了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依然漫长。”
压力犹存 触底企稳基础待巩固
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工业表现不佳必然会影响整体经济情况。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仍处于低位运行,尽管出现了触底企稳的积极因素,但基础还不牢固。
李雪松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低速运行,既有国际冲击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从国内情况看,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长低位运行情况下,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在不同的地方利益博弈下,工业结构调整进展依然缓慢。
为了进一步稳增长,经济学家建议短期应适度扩大投资,并加快结构性减税。李雪松说,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5400美元左右,是一个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要想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十分必要。在当前国际经济低迷和出口低速增长时期,除了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大力扩大消费需求以外,还要在防止过剩产能进一步扩张的前提下,把稳定投资增长作为稳定经济增长、防止经济增幅进一步下滑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在稳定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比以往更加关注投资结构的优化,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李雪松建议,第一,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第二,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资力度;第三,适当加大对重大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第四,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应该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进入今年以来,财政收入的增幅一直在回落。1至8月份,财政收入的增幅大概降到了10.8%,但按照今年9%的预算收入增幅指标计算,仍超出预算1.8个百分点。它意味着迄今为止,我国财政收入并没有低于预算指标的增长,不会动摇今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即便今后几个月的财政收入延续前8个月的态势,仅以超出预算收入增幅指标1.8个百分点计算,今年可能形成的财政超收收入规模起码在2000亿元上下。以此为基础,鉴于超收收入的机动财力性质,再考虑到已经打入预算的10700亿元的财政赤字空间,至少6000亿元的减税规模不仅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有能力实施的,甚至是可以超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