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5日综合报道 寒冬中的钢铁行业而言或见回暖曙光。昨日,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表示,今年全年产能可能突破10亿吨,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困境的“症结”所在,但行业已走出最艰难的时期,10月钢企经营情况好转,如果产量能够继续得到有效控制,钢铁业全年有望扭亏。
钢铁业产能将突破10亿吨 过剩加剧行业困境
王晓齐表示,目前钢铁行业的过剩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竞争的范围,因此导致国内钢铁行业出现议价能力弱,上游铁矿石等原料涨价不能通过价格传导到下游,整个市场争相定价、恶性竞争的局面。
中钢协最近专门到各地调研,发现去年底形成的炼钢能力就有9.7亿吨,今年全年产能可能突破10亿吨。据估算,如果按照日产粗钢量193万吨算,今年全年产量约7.2亿吨,即使市场钢材供应已经“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也仅为70%。
产能过剩带来的“钢材价格低迷”和“矿石价格处于高位”,已经令钢铁行业对年利润微薄且难逃为三大矿山“打工”的命运。王晓齐说,钢材价格指数在9月初曾降到98这一最低点,基本与1994年4月的水平持平,而铁矿石的指数目前在400点左右,即从1994年的到岸吨价26美元上涨到110美元至115美元左右,翻了4倍。
“一方面是产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加上下游产业集中度很高谈判价格议价能力强,导致钢铁价格涨不上去,矿石价格也跌不下来,所以钢铁行业日子非常不好过。”河北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诉苦。
四季度将触底反弹 已走出最艰难时期
据中钢协统计,1-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572.5亿元,同比下降6.49%,盈亏相抵后亏损55.28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836.92亿元,行业由盈变亏。而亏损企业亏损额更高至267.26亿元,同比增长41.5倍,亏损面已达到45%。
不过,进入10月,钢铁行业出现触底反弹迹象。“由于9月矿价跌至最低点,不少钢企大量进口了低价的铁矿石,而合同大多在10月执行。因此钢企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而钢材价格在10月则出现上涨,吨钢价格环比9月增长150元左右,因此10月肯定能够实现利润。”王晓齐说。
“目前来看,钢材日产量如果维持在190万吨左右的水平,钢铁行业就有盈利空间,”王晓齐介绍,“可以说,当前钢铁业已经逐步企稳,如果12月继续保持现状的话,全年应该不会亏损。”
钢铁价格18年重回起点 钢企业绩堪忧
在行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的业绩自然不会很好看。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沪深两市33家钢企中,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为9535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3.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30.1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40.41%;其中,14家公司出现亏损,合计亏损额约175.8亿元;其余19家公司合计盈利合计为145.6亿元。而去年同期,33家钢铁企业共实现净利润合计为187.1亿元。一年间,钢铁行业的净利蒸发了百亿元。
钢材价格的下跌吃掉钢企的利润,对比销售钢材的商家深有体会。据潍坊一位卖钢材多年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近几年来,只有2010-2011年钢材的价格不错,到了每吨8000元左右,如今的价格在4700元/吨左右,而今年8-9月份的价格更低,到了3700元/吨左右 钢企加速复产"助燃"铁矿石价格 或现亏损怪圈
就在钢材市场刚刚回暖之际,国内钢厂加足马力“复产”让本已脆弱的钢材市场再度蒙上“阴影”。中钢协权威人士13日告诉记者,随着钢材价格的回暖,原本受到控制的钢厂产能再度释放,产量不断攀升。
据钢协统计,9月份全国粗钢平均日产量193.2万吨,而目前已经回升到了200万吨的高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令人担忧的是“复产潮”让低迷多时的铁矿石价格再度反弹,从最低点每吨80美元飙升至124美元,且三大矿山主导的现货招标也开始增加,一些高品位矿石甚至出现紧缺。不少业内人士担忧,钢铁行业利润将再度被矿石“吃掉”,继续深陷产能过剩引发的亏损怪圈。
他告诉记者,最近到全国多家钢厂进行调研发现,和之前的谨慎大不一样,现在钢厂都在加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之前检修、减产的钢厂也都开始恢复。随着整个市场的供应量也在开始发生变化。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钢材8181万吨,增长11.7%。 进口矿价不断下滑 年度长协定价有望重启
近期,随着进口矿价不断下滑,业内有消息称,曾被三大矿山强硬终止的年度长协定价方式有望重启。对此,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昨日告诉记者:“目前,确实有矿山以及钢企表达意愿,希望采用价格更为稳定的合同方式,但由于目前定价模式非常混乱,包括现货、季度、指数、期货等,所以要想回到年度长协定价将非常困难。”
近期进口矿价一路下滑至110美元以下,国外机构甚至预测,国际铁矿石市场恐将陷入20年来历时最长的熊市。
“应该看到,近段时间,进口铁矿石价格虽然持续下降,但仍属于暴利。不过未来随着国际矿山的大幅扩产以及中国实行多元化采购,不管采用何种定价方式,进口矿价都将下跌至合理水平。”李新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