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国和欧盟之后,作为全球重要新兴市场之一的印度也向中国光伏企业关上了大门,光伏反倾销“多米诺”效应正愈演愈烈。
接二连三的光伏贸易摩擦让中国光伏企业损失惨重。最近,英利绿色能源和晶澳太阳能两家在美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2012年三季度财报,两家公司一共亏损了13.3亿元,亏损额可以换回“一个半”晶澳公司。
专家指出,在欧美主流市场和印度新兴市场相继“失守”之后,中国光伏企业加速“回归”,将战略目光瞄向正在迅速扩大的国内市场已成必然趋势。
企业巨亏
英利绿色能源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收入总计为22.37亿元,和二季度相比跌去了27.9%,和去年三季度相比下跌了47.46%。而在利润指标上,英利三季度更是大幅亏损了9.59亿元,这一亏损额度高于二季度的5.73亿元和去年同期的1.8亿元。
与此同时,晶澳太阳能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收入为16.39亿元,环比下跌了9.2%,和去年三季度相比下降了33.7%。其亏损金额为3.71亿元,亏损幅度较二季度有所收窄。
据此,英利绿色能源和晶澳太阳能两家公司三季度的亏损额总计为13.3亿元。《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美股行情中看到,晶澳太阳能目前资本市值已经跌至8.6亿元。换句话说,两大光伏巨头在三季度运营中亏损额已经可以收购“一个半”晶澳公司。
由于美国“双反”关税和欧盟“双反”调查的影响,英利来自欧美的收入比重急剧下降,其德国市场三季度的收入比例下降到40%左右。如果欧盟最终开出“双反”关税罚单,英利将面临一次严峻挑战。同样,晶澳亦不能幸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自美国对我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我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从今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了八成。加上欧盟也启动“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而以欧盟为首的欧美市场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王勃华预计,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将下降40%以上。
“相对欧美市场来讲,虽然印度光伏市场较小,但就目前来讲,内外交困的国内光伏产业已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英利相关负责人表示,英利是从今年下半年才开始拓展印度市场的,本来计划下一步着力开发,但现在看来还需要慎重。”
据王勃华介绍,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光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其中,30%大幅减产,10%至20%小幅减产或竭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
从美国“双反”到欧盟“双反”,再到如今印度紧随其后,接二连三的光伏贸易摩擦已经让中国光伏企业“伤不起”。
加速回归
在欧美主流市场和印度新兴市场相继“失守”之后,中国光伏企业正加速“回归”,将未来的增长点瞄准国内市场。有专家预计称,国内光伏市场将在2014年爆发。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吉瓦以上,这意味着未来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6倍以上。因此,国内光伏市场潜力巨大。
12月1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二批“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目录”,总装机容量达到2.83吉瓦,加上5月份出炉的第一批1.71吉瓦,由此构成2012年全年超过4.5吉瓦的总装机容量。这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料。
因此,上述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光伏需求已经开始释放,企业在未来发展规划中需要更多地将国内市场纳入其中,而不要一味地“走出去”。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也表示,目前不少企业正在利用扩大内需之机转战国内市场,开展光伏电站的建设。
不过,也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光伏市场在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加快解决,则会阻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认为,中国没有长期固定的电价补贴政策和发电小时数规定,这是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主席李俊峰认为,由于我国缺少可调度的灵活电源,这也成为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建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现阶段光伏电价不固定以及并网难的情况下,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发展也有许多担忧。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表示:“我们不能指望没有了美国和欧洲市场,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救命稻草’,这也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用相对长远的眼光看中国市场的成长,因为任何市场发展太快了都是不成熟、有害处的,包括中国市场。”
陈康平认为,中国市场短期是没办法取代欧美市场的,因为中国市场培育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中国企业仍然不能放弃欧美市场。而欧美市场也不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完全对中国企业关闭,因为欧美要培育中国以外的市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