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8日,对攀枝花钒钛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日,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钒标准化工作组、钛标准化工作组在攀枝花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攀枝花正式取得全国钒钛制品标准制(修)订主导权。
11月25日,“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活动暨首届“攀枝花钒钛论坛”在攀枝花召开,攀枝花市与中国工程院及五支两院院士团队确立“院地合作”机制,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坚,创新开发钒钛战略资源,力争到2015年使攀枝花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变“钒钛资源之都”为“钒钛产业之都”,打造世界级的“钒钛之都”。
今年,攀枝花在打造钒钛之都上,动作频频,亮点不断。攀枝花打造世界级钒钛之都的路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举措?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攀枝花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刘建明。
园区布局
建成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在刘建明看来,攀枝花世界级“钒钛之都”的路径就是要以创新驱动为主,做深吃透产业链,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把攀枝花建设成为掌握世界一流钒钛核心技术、制造世界一流钒钛产品、拥有世界一流钒钛产业集群的世界级“钒钛之都”。
刘建明表示,近年来,当钒钛产品的消费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时,攀枝花审时度势,勇挑建设“中国钒钛之都”的重任,并将其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攀枝花传统工业经济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且抗风险能力不强。”刘建明说,近年来,攀枝花先后制定、实施了《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目录》、《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把工业布局调整和城区规划建设结合起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园区蓬勃发展的推动下,攀枝花工业经济不仅实现了加速发展,特色和优势也日益凸显。2011年,全市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34.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3%;钒钛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钢铁产业比重下降到39.6%。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为例,在钒钛等产业推动下,2011年,该园区创出每平方公里近30亿元产值、人均产值150万元的“黄金效益”。
短短10年间,攀枝花具备了钛化工和钛金属全流程两大生产能力,并成为生产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涵盖钛原料、钛白粉、钛金属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近年来,攀枝花工业经济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然而,受交通条件、基建成本、科研水平等因素制约,新型工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刘建明表示,在对产业结构和特点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攀枝花发布了全球首个《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出台“6+2”产业规划,确定了攀枝花“十二五”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核心、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规范工业布局、培育壮大核心企业群、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科技创新
做大做强做精钒钛产业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亿吨,其中钛资源量4.28亿吨,占全国储量的93%,居世界第一位;钒资源1047.86万吨,占全国储量的63%,居世界第三位。据国土资源部最新勘查估算,攀枝花地区尚有147亿吨的钒钛磁铁矿潜在资源量。然而,钒钛磁铁矿难选、难冶炼、难分离的特性,使其高效综合利用成为世界级难题。
“加快建设世界级钒钛之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刘建明表示,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始终是攀枝花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做大做强做精钒钛产业的取向。
1978年以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6项、省部级奖324项;高炉强化冶炼及长寿化、常压连续生产钒氮合金、高强耐磨重轨、百米长尺钢轨、微细粒级钛精矿回收、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分选等技术世界领先;2008年、2009年,四川第一炉海绵钛和第一炉钛锭相继在攀枝花出炉……一系列技术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攀枝花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加速前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华铁钒钛投资2.3亿元建设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该生产线是全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打破了日本、德国、法国对相关产品工业化生产的垄断。
目前,攀枝花拥有攀钢、龙蟒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冶金产品检验实验室;建成了一批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联盟、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创新联盟等4个省级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功推动省钒钛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升级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实施“钒钛之光”、“创新团队”等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工程,目前全市工业领域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人才已达1960人。
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等50多所国际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成功开发出钒氮合金、含钒高速重轨、微细粒级钛精矿回收等一批世界领先的高端产品和高新技术,钒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被命名为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创造市场
力争2015年钒钛产值达2000亿
如果说,满足市场需求是过去攀枝花工业科技的主攻方向,那么,新一轮发展中,攀枝花将依托更高层次的科学技术,在提升钒钛产业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同时,着力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全力创造市场,引领消费潮流,加速推进“钒钛资源之都”向“钒钛产业之都”转变。
刘建明表示,目前,攀枝花钒产业已形成了年产钒渣30万吨、钒产品3.5万吨的能力,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钒产业基地。形成了从钛精矿、钛渣到钛白粉、海绵钛、钛锭的钛化工和钛金属产业链。正在建设的云钛集团2万吨钛锭、天民钛业2000吨钛制品及钛合金材等项目成为下一步全市钛金属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已形成年产钢铁650万吨生产能力,重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国内最大的重轨出口基地。无公害绿色家电用钢板是国内第一品牌,突破欧盟技术壁垒。汽车大梁板、管线用钢、气瓶用钢和冷轧板质量国内领先,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基地、国内最大的钒钛低(微)合金钢生产基地。机械制造业产值近100亿元,由于材质具有钒钛微合金化形成的耐磨、耐蚀特性,较同类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富邦公司1000万件钒钛制动鼓、蓝天锻造30万吨机械铸锻件、东林公司汽车制动器等重点项目的加快建设,正在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耐磨铸件生产基地。去年全市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超过700亿元。
“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之路。”刘建明说,目前,攀枝花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不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尚未取得产业化、工程化突破,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缺乏高水平的战略规划研究设计等问题。今后,攀枝花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咨询评价、规划设计、检测检验等技术服务性机构,力争在2015年实现钒钛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2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