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仍将是美国的大问题
美国外交学会访问研究员迈克尔·斯潘塞认为,2013年美国的经济前景将较为明朗。美国经济将进行结构调整,尽管速度缓慢,以适应业已改变的、更可持久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
斯潘塞说,遏制借贷投机的进程将进一步实施,这反过来会刺激国内需求。一个分裂的国会看来将在减少债务和长期非债务资产问题上采取认真态度。它或许还会在信贷稳定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而信贷稳定则将让商界放心,减少不确定性并促进投资。
文章指出,突破性的技术、全球市场力量、教育差距和技能缺失都意味着,长期失业仍将是一个大问题。旨在为政治家赢得时间来进行所需的政策调整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使经济重回到有缺陷的“杠杆增长”模式,并推迟期待已久的结构调整。
总体而言,新兴经济体前景更为明朗。正进入复杂的中产阶级过渡期的中国经历了与领导人交替和改革势头连续10年下降有关的一系列系统性风险。随着领导人的成功交接,以及新领导层致力于打击腐败、改变政府在增长模式中的作用并着力解决一些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风险已经下降了。
总之,尽管全球经济尚未摆脱下行风险,但它在新的一年里将向较为平衡的经济增长过渡,尽管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收入不平等将继续阻碍强劲的经济复苏。
对欧洲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恩表示,欧洲2013年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维持对经济改革的支持,保持市场信心,并在建立银行和财政同盟方面取得进展。这首先需要经济得到增长。人们在这一问题上有理由表示悲观。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欧洲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2%,许多独立预测者则更为悲观。全球疲弱的经济环境意味着,与2012年相比,在新一年中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将更弱。国内需求一直停滞不前,而且由于计划中将采取加强财政的措施和业已受到削弱的金融体系,需求将进一步受到遏制。美国的财政悬崖以及亚洲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加大欧洲经济下行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政治家们仍继续按着不同的时间表行事,而市场则要求迅速采取行动,但欧洲政治家往往不愿这样做。为减少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但德国不愿在2013年9月举行大选之前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银行改革同样处在慢车道上:尽管各国已经就单一监管机制达成了协议,但该协议一直要到2014年才能得到实施,而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行同盟仍然遥不可及。
而有关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担忧也有增无减,围绕着意大利大选存在着不确定性,经过了多年的深度衰退之后整个欧元区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你也会有一种不安的复杂感受。
2012年,欧洲央行宣布建立一种购买新债券的机制,外加其增加流动性的政策,人们因此能为解决危机松一口气了。然而,如果2013年经济仍停滞不前,市场或许不会再那样仁慈。欧元区国家仍将面临进行经济调整的压力,加强货币同盟的谈判将继续缓慢前行。
文章称,经济恢复增长可能会使人们相信,改革是能够持久的,经济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债务水平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可能将看到一个处在崩溃边缘的欧洲。
投资壁垒将成中美新争执点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组副研究员、世行驻华首席代表黄育川说,即将到来的一年将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中国8%的经济增长率并不令人失望,而大受欢迎。新的一年还将表明,中美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将从围绕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转向围绕阻碍外国投资的壁垒问题。
在过去一年里,鉴于人们有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希望:中国持续的两位数增长可能将抵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体面临的问题,市场因此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减速。
不过文章认为,经济增长放慢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这标志着它走上一条较持久增长的道路的话。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才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欧美的进口需求下降,中国已经大幅减少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减少。人民币将不再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尽管美国可能是承认这一新现实的最后一个国家。
货币战将不再成为引发美中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因素。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两国将在外国投资和技术转让政策问题上发生争执。这种情况在最近人们就安全风险大声疾呼中暴露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中国企业寻求在美国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美国企业面临着如下压力:作为进入中国市场付出的代价,它们必须与中国分享一些宝贵的技术。
目前,中国是亚洲共同生产网络系统的中心。它将来自各国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并将最终产品出口到西方。不过,这是一种低工资的组装工种。中国目前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开发较为先进的、能够产生较高收入工作岗位的生产线,这正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所需要的。
中国政府认为,正如韩国那样,这需要发展“本土”技术。这涉及获得技术,不论这种技术来自国外,还是由本国开发。因此,在未来一年,技术转让和尊重知识产权问题导致的紧张关系可能将成为中美两国之间讨论的一个主要议题,两国之间围绕着汇率问题的争论或许将偃旗息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