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没有2012年12月底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煤炭的2012只能用低迷、谷底这些灰暗的词汇来形容。多年以来,中国的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饱受“市场煤”和“计划电”体制的困扰,而这一难以解决的问题终于终止在了2012年。然而,要想彻底理顺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光靠电煤价格并轨显然远远不够。在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总体消费的70%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煤炭在今后的几十年都仍将是最便宜的发电能源。所以,理清煤与电的关系对于我国的煤电市场化进程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至关重要。因此,在新年伊始之际,本报特此推出电煤价格改革专版,解读煤炭价格的“前世今生”和今后改革的方向。
市场煤与计划电的“前世今生”电煤价格政策变化
●1985年以前煤炭由国家统一定价。
●1985年~1994年全国统配煤矿、重点煤矿的煤炭价格实行统一的计划价格,未纳入计划的乡镇煤矿放开价格管制。
●1994年~2002年国家放开除电煤外的其他煤炭价格,1996年起对电煤采取指导价格。
●2002年~2006年国家停止发布电煤政府指导价格,鼓励煤电双方通过煤炭订货会协商价格,但仍会发布一个参考价格。
●2006年~2012年煤炭订货会改为供需视频会议,政府对电煤价格的干预弱化。
●2013年开始电煤价格将完全由煤电双方协商确定。
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电年年“顶牛”
自1992年起在政府指导下的国内煤炭价格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其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计划煤”,主要供应给国内大中型电厂,占煤炭总产量的60%,也称作重点合同煤;其余40%的煤炭则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由企业自主销售,价格依市场而定,也被称为“市场煤”,价格一般要高于政府为保障电力供应而定的指导价。
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计划煤价格远远低于市场实际价格,煤炭企业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在销售上更倾向于“市场煤”,造成与电力企业签订的重点合同兑现率普遍不高,一般大型煤炭企业年度重点合同平均兑现率仅在40%~50%,最高兑现率也就60%左右,或者存在保证兑现率的情况下煤质得不到保证等问题。而电力企业方面,为弥补需求缺口还另外与煤炭企业以市场价格采购电煤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从现货市场上采购。“所以说只要重点电煤合同这种制度有一天还存在,就说明煤炭价格并没有市场化。我们通常都说‘市场煤’、‘计划电’,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只是‘半市场煤’。因为电煤占煤炭总量的七成,而重点电煤合同中的煤又占电煤的七成,当然目前因为市场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个比例正在持续地下降,但至少也还有三成左右。只要这三成煤的价格不是市场定的,就不能说煤炭价格已经市场化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200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确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煤电联动周期,周期之间变化幅度超过5%则相应调整电价,但因电价关系民生等原因煤电联动机制推出以后却很难实行,除了今年7月份实行的阶梯电价政策以外,其他时间点煤电联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煤电“顶牛”成为了每年煤电谈判难以解决的症结。
专家点评
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炭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分配。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放开煤炭价格,市场配置煤炭资源的比重不断提高。虽然煤炭是市场化改革较早的资源类产品,但是改革并不彻底。电煤的计划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平竞争,扭曲了供求关系,加剧了煤电矛盾。电煤双轨制导致的不公平竞争、供求矛盾加剧、寻租现象丛生等问题,是造成煤电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范必
在我国煤电矛盾由来已久,煤炭价格的涨落是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的,而电价则是由政府制定的,也就是所谓的“市场煤”和“计划电”,当“市场煤”遇上了“计划电”,煤企和电企总会有一方的利益要受到损害。作为缓解煤电矛盾冲动,减少电力企业成本的一种方式,“计划煤”在我国存在多年,但也造成了煤电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
——秦皇岛煤炭网煤炭分析师安志远
现实促改革,价格并轨正当时
关于加快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呼吁已有多年,那么在2012年煤炭价格一路下滑,煤炭行业的暴利时代“黄金十年”宣告终结时推出改革是否恰当?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国家下决心终结20年不变的“双轨制”?
因素一:煤炭需求疲软,市场煤价逼近合同煤价
2012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发展规划大环境下,电煤市场价格一路下滑,据钢联煤炭网监测:秦皇岛港Q5500动力煤平仓含税成交价格从2011年11月份的865元/吨跌至2012年12月份620元/吨,累计跌幅深度达到245元/吨,动力煤价格基本已经回到了3年前。
而2012年12月中旬,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主任郝向斌也表示,2013年一季度煤炭消费需求将明显偏弱,届时将是预期中最为悲观的时期。鉴于经济基本面拉动煤炭需求的滞后效应,预计2013年中期以前煤炭需求不会明显回暖。因此,2013年是推出电煤价格并轨的最佳时机。
2011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发电用煤价格调控的通知》,其中规定:“2012年合同煤价涨幅不得超过5%,同时主要港口5500大卡市场煤平仓价不得超过每吨800元。”然而,政策推出之后,国内下游需求萎缩,上游供应宽松,投资和出口双双呈现疲态,国内经济增长整体放缓,主要高耗能产品增长明显回落。再加上2012年以来国际煤价整体呈下滑态势,导致进口煤大量涌入。在上述两方面因素作用下,2012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此外,重点合同煤价格的上升幅度很多超过了政府规定的5%。这样一来,目前市场煤的实际成交价已经与重点合同煤大致接近,若此时实行并轨,那么电力企业的成本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浮动。
因素二:以往的“电找煤”变成了“煤找电”
“过去是电找煤,现在是煤找电了。”这是许多山西煤企老板纷纷前往下游推销手里库存时的感慨。
到了老板亲自出马拉订单的份上,更加证明了煤炭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事实。根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李廷提供的数据,2012年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不断下滑。一季度,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1.78%,上半年降至11.55%,整个前三季度进一步回落至10.08%,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较2011年同期下降3.29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下滑的同时,亏损企业家数显著增加,全行业亏损面明显扩大。2012年前三季度,煤炭行业亏损面为19.5%,为2009年同期以来新高,较2011年同期大幅提升6.7个百分点。
因此,在煤炭行业昔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之际,也是电煤价格并轨最佳的时机。
专家点评
以往担心在煤炭价格较高的时候推行价格并轨,会导致电力价格出现较高涨幅,从而推高PPI和CPI,给宏观调控带来压力,并且会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生产及生活成本。而目前随着煤炭市场疲软,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煤电价格体制改革迎来了历史新机遇。相对低位的市场煤价一则可与重点合同煤较顺利地实现双轨合并,二则将为煤电联动重启提供一个很好的起点。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刚性的能源需求压力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中长期煤炭需求仍将大幅度增长,如果不抓紧眼前这个机会,一旦经济好转,“双轨制”问题恐怕依然难以解决。
——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
进入2012年,由于市场煤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煤和重点煤的价差不断缩小,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市场煤价格低于重点煤的情况,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可以说迎来了天赐良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李廷
多个问题亟待解决,改革不会就此止步
问题一:铁路运力尚未完全市场化
本次电煤市场化改革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鼓励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但铁路运力仍然是由铁道部根据煤电之间的中长期合同情况制定铁路运力分配,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获得更多的铁路运力保障意味着仍然要多签订长协。因此国家对于价格放开市场化,对于运力掌控仍然存在,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实际上只能是部分市场化。
专家支招: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张粒子:
在我国铁路运输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运输环节有诸多的成本无法计算。因此建议:可以在主要运输线上成立物流中心,让铁路、公路、轮船等运输的公司都在此设点、提供服务,从起运点到终点有多长距离、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都明码标价。如果整个煤炭市场的运作都可以这样透明、市场化,那么应该说与电力市场的衔接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二:煤电联动能否确保执行
此次国务院下达的相关意见规定: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波动周期由原来的6个月以上调整为一年,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因此即使在2013年电煤价格出现上涨,幅度高于5%以上,上网电价调整时间也要等到2014年。而此前2005年5月启动了第一次煤电联动之后,虽然还进行了几次煤电联动,但是没有一次煤电联动是在达到条件之后及时启动的。
专家支招:
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政府需要着眼长效机制(如煤电联动),以及解决煤电联动机制下的相关问题,包括提高补贴控制终端电价和抑制煤价上涨过快等。联动好处包括:可控地理顺发电产业链;最小化社会影响;在不改变整体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体制的前提下进行。最简便易行如煤电联动都无法启动,其他改革就更难。
问题三:电价尚未市场化
在电力市场和煤炭市场相对成熟的国家,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价格就是在边际成本上加以合理的利润,并且由供需来决定价格波动,而我们目前的电价没有波动的迹象,几乎是直线上涨,这就是一种市场失灵的体现。并且,一旦煤电联动,根据之前电价上涨的走势,改革的成本很有可能最终将由消费者买单。
专家支招: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员、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
破垄断是根治只涨不跌顽疾的良方。从改革的脚步来看,从1993年开始放开部分煤炭价格到目前马上要实施的彻底市场化政策,煤炭市场改革前进的速度的确要快于1992年就开始改革。但目前在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方面仍无实质性进展的电力改革,比如电网的运行成本是不是要像现在这么高,如果引进了竞争机制,有没有下降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