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巴彦淖尔1月18日电 (记者 黄永锐 通讯员 杨爱群 李俊伟)1月17日,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内蒙古黄河铬盐公司厂区,铬渣堆场里曾高达24米的渣堆已不见踪影,2万平方米的水泥地面显得有些空旷。
内蒙古黄河铬盐公司1966年建厂,1985年投产,2005年转制为民营企业时,历史遗留的铬渣堆存量已有35万余吨。铬渣内所含的六价铬具有强氧化毒性,能溶于水而且极不稳定,一旦外泄就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相当于一颗巨大的“不定时炸弹”。如今,这颗“炸弹”终于被拆除了。
“自治区环保厅、市县两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求限期治理。2012年投入处置资金1.48亿元,区、市、县三级支持了7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张清河说,各级环保部门协调周边的钢铁厂、水泥厂,采取高温掺烧铬渣的无害化安全处置方式。2012年1月起,环保人员实施无节假日驻厂监察,督促处置进度、监管处置流程。
磴口县环保局局长王晓东介绍,黄河铬盐公司在研发湿法脱毒处置工艺的基础上,于2012年8月5日全线停产,投资1800余万元将铬盐生产线全部改造为铬渣解毒设施,同年9月11日投入运行,使每天的处置能力增加1200多吨,保证了艰巨的“拆弹”任务按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