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讯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十大数字备受瞩目,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这也凸显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经济增长7.5%:重在调结构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这与去年相同。而此前2005年至2011年这一指标曾连续为8%左右。国际横向比,这一增速在全球低迷状况下,依然是高速度;自身纵向比,速度略调低,说明中国经济将在调结构、重质量上下功夫。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代表说,连续两年把增速主动调低,一方面,显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较复杂,目标符合实际;另一方面,也意味我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转方式、增效益的新阶段。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代表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宜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不必刻意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
物价3.5%:警惕上涨冲动
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意味今年通胀压力不可小觑。这一数值比去年4%的预期目标低,而又高于去年物价2.6%的实际执行数。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去年物价运行低于预期。但年末岁初,物价又有抬头趋势。近期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积聚,预计物价将进入回升周期。
杨子强代表认为,输入性通胀、劳动力刚性需求、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是此番推动物价上涨的原因。“综合看,今年物价涨幅将高于去年”。
新增就业900万:老目标背后有压力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和前4年相同。实际看,近几年就业完成形势均比较好。不过,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且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状况下,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完成高质量的就业并不容易。
山东蓝翔职业培训学院院长荣兰祥代表说,九成学生考大学,一成学生上技校,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比例恰恰相反。就业结构性失衡和就业理念偏差,凸显出就业市场的新挑战。
赤字1.2万亿元:为改善民生预留财政空间
从绝对值看,赤字1.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不过,衡量财政风险的赤字率为2%左右,在近十年中处于中等略高水平,依然在警戒线3%以内。增加赤字,主要是有助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力,向调结构、惠民生倾斜。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委员认为,受国内外经济影响,我国财政一方面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支出不减,这需要增发国债和地方债保持一定的财政扩张力度。也有代表委员提出,要警惕地方出现新一轮投资热,防止潜在财政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
M2增长13%:一个百分点落差有深意
M2反映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与宏观调控有着密切关系。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唐一林代表提醒说,控制好物价,根本是要管好货币发行,避免资金泛滥。相比去年增长14%目标,M2今年有一个百分点的落差,是三年来的最低值。这意味着更注重发挥稳健货币政策效果,今年货币政策既适当调节流动性,也显现审慎指向,释放出控物价的信号。
18亿亩耕地:一道坚持不变的红线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一说法,此前在多个年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过。此次重申,深意凸显。粮食虽然九连增,但依然处于紧平衡;城镇化快速发展,令土地供需矛盾更突出。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仅为一亩多,形势不容乐观。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唐洪军代表说,粮食安全仍是头等大事,18亿亩耕地红线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九连涨”殊为不易
2005年至2012年,国家已连续八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2012年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这一项惠民生政策,持之以恒格外难得,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过,山东省烟台市市长王良代表提醒说,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企业退休人员与事业退休人员待遇仍存差距,需要在今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继续解决。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小数据背后是大民生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这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医改时启动,主要由城乡社区及乡镇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经费覆盖13亿多全体城乡居民,服务项目如今包括10大类40多项。目前,人均经费已从当初2009年的15元实现翻番,百姓将享受更多免费服务。
需指出的是,服务虽覆盖全体,但每项服务涉及人群不同,经费标准也不一样。有的代表反映,现实中很多地方按照户籍提供服务,流动人口覆盖不到,应进一步强化执行落实。此外,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
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助力改变房地产结构
房市走向牵动万人心。保障房大规模投入,将有效改变市场结构,发挥正效应。过去五年,全国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今年还将基本建成保障房470万套。
杨子强代表说,保障房建设是德政工程,牵涉经济全局,关系民生福祉。“要确保分配公平,注重建设质量,切实把好事办好。”
教育经费支出已超2万亿元:一分钱也不能打水漂
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超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教育是强国之本,去年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已达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的目标。今后投入还将加大,但如何花好钱更为关键,要堵住浪费漏洞,百姓也有权知道教育经费信息。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说,关键是把来之不易的群众纳税钱管好、用好。各级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信息应公开,并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把钱用在刀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