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管理、政企不分、布局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这是民进中央在“两会”期间,给予当下国企“诊断”的“病症”,改革之势显得迫切。
今年初,有消息称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并争取今年上半年出台。近日,有媒体援引国资委权威人士的话,“这一改革方案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内容包括国企下一步改革的原则、方向、目标、任务、路线、时间等方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的改革,将在推进股权多元化、完善国企体制机制和清理历史遗留问题三方面着手。”在今年“两会”期间,他表示,“在竞争性行业里,对于做得好的国有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而做得不好的都要使它从竞争性行业里退出来。”
国企改革渐入“深水区”/
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历史。从最开始在经营权层面的改革,到90年代初向所有权层面的过度,到10年前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渐入“深水区”。
今年初,国资委主任王勇坦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
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了一份 《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提案》,指出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的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改革远未完成。
据了解,目前除由国资委监管的117家央企之外,尚有5000多家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国有资产和中央所属的金融类资产,分别归属于数十个部委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金融证券业、各个部委的直属企业和通过事业单位改革的文化国有企业等三大类中。
同时,在一些央企中,政企不分的问题尤为突出,“有些央企是大部制改革后,由原来的部委转变而来,有些是部委下属事业单位所办或直属部委。”
民进中央认为,这些国企,一方面,不少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政企之间人员流动频繁,在政策、资金方面享受一定优惠,导致效率不高、利润却很高;另一方面,存在布局不合理、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等问题。全国14.47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中小企业比重仍偏高,行业分散且大多数分布在传统产业。
在这些企业中,“有的效率低下,财政部的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国国企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5.4%,其中央企为7.2%,比外商投资企业均值低3.3个百分点。”
民进中央的提案还指出,“近年来发生的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安徽电力公司以车改之名购买豪车事件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企监管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适度退出竞争性行业/
“两会”期间,黄淑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改革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改革,以将国企做强做大,做成世界一流。要在完善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尽快将历史遗留问题清理掉,转变政府职能,让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在黄淑和看来,推进股权多元化,包含非上市国企的股权多元化和上市国企的股权多元化。整体上市,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和机遇,将是国企改革的一种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马正武建议,“要继续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
在此改革基础上,吁求国企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呼声很高。但黄淑和表示,“对做得好的企业,我们要支持,做得不好的企业要使它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这与两年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的说法有些类似。“如果硬性要求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经济将所剩无几。换一个角度看,即便是退,也有退向哪里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胡际权也认为,国有经济应该从房地产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中适当退出。
民进中央则认为,深化国企改革,首先要将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全部纳入产权登记范围。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国企“全口径”归口国资委监管。同时要实现分类改革。“将量多面广的竞争性中小国有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为已超载的国资体制减负;对公益性国企,坚持一企一法的方式予以改革,确保公共利益。”
对于拥有战略性、资源型等“特定”使命的功能性国有企业,是近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以市场化为主导,同时适度兼顾社会功能。在分类改革方面,广东已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底,广东出台了国企改革的意见,把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和准公共性两大类,并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另外,民进中央建议,要建立国企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制度,在保证国企改革转型的基础上,稳步增加上缴利润的国企数量,促进国企红利的社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