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8个月的评估,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贸易保护工具“现代化”提案,其中。欧盟内部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得以批准,将对中国经济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欧委会1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欧委会今日提交了一项提案,旨在根据欧盟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调整欧盟的规则手册,以解决进口产品的倾销和补贴问题。”声明说,这些变化旨在使欧盟的贸易保护为其所有利益相关方更好地服务,包括生产商和进口商;使反倾销、反补贴工具更有效率,保护欧洲生产企业不受外国企业不公正的竞争,保护其免受因欧盟贸易保护措施而招致的报复“欧盟的整个贸易保护体系将因此变得更加透明、易于使用。”
具体来说,提案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提高进口企业对欧盟何时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的可预见性,在9个月的贸易调查期结束并发布结果前两周告知它们欧委会的决定,以减少进口企业的损失。第二,如果欧委会在某贸易保护措施5年期限后需调查是否延长保护期,并决定无需延长的话,欧盟关税部门将返还进口企业此段调查期内缴纳的惩罚性关税。第三,如果欧洲企业申请对某国产品进行贸易调查可能会引发该国的报复,欧委会将有权自行立案,而无需像目前这样首先要有来自欧盟企业的申请。第四,通过对来自那些为本国企业提供不公正补贴、扭曲本国稀有原材料市场的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来阻止它们实施有碍公平贸易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将不再遵守通行的“从低征税规则”,即如果倾销税幅度小于倾销幅度便足以消除倾销对国内产业的伤害,就应从低制定倾销税标准。
欧委会称,此项提案必须得到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发布提案后的3个月为征求欧盟企业界意见的时间,此后,欧委会将根据业界意见对提案作出修改,并正式提交欧盟各成员国的政府和欧洲议会投票表决,提交的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欧委会贸易专员德古赫特在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希望该提案在明年5月欧盟机构“大换届”之前由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通过,生效时间最快要到2015年。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欧盟人士认为,欧盟此番酝酿升级贸易保护工具,虽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但中国企业竞争力日益提升、中国企业享受所谓“不公正”国家补贴、中国投资环境所谓“不断恶化”等“挑战”是欧盟此举背后的重要原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委会处理对华关系的主要智囊人物私下对记者说,“欧盟并非仅针对中国,但欧委会在起草与‘自行立案’、‘从低征税规则’等问题有关的提议时,中国的确是主要考虑因素。”
以法律形式赋予欧委会贸易调查自行立案的权力被认为是此份提案的最重要内容。德古赫特曾表示,在中国拥有很大市场份额的欧盟企业因害怕报复而不敢提出调查申请,即使欧委会打算自行立案后,这些企业也不敢为调查提供协助。
在没有欧盟企业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欧委会去年曾威胁对我国电信设备自行发起贸易调查,不过,因欧盟企业不配合而被迫中止,但至今仍未放弃努力。现有欧盟法规虽并未禁止欧委会自行立案,但欧盟的这一权力仍缺乏法律基础。如果最终立案,这将是欧盟历史上首次进行自行立案贸易调查。欧委会的一份内部调查显示,1/3欧盟企业说,它们曾因提出贸易调查请求而遭到过外国报复,因此欧委会此举将为其企业提供一块“盾牌”。
专家指出,如果该提案成为欧盟法律,欧盟对我国发起的贸易调查案件会更多,所涉及产业会更高端、对我国有关产品设定的惩罚性关税会更高。
欧盟一主要贸易问题智库的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欧盟今后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自行立案对中国发起更多的此前一直想但都未能成型的调查案件,而且高端产业可能会更多地成为欧盟自行立案的对象。这位曾长期在世贸组织工作的贸易问题专家说,“越是需要欧盟自行立案才能发起的调查,涉及到的产业就会越高端,而且也大都是中欧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的战略性产业。目前的光伏案以及可能会发生的电信设备案就是例子。”
此外,提案对所谓非法补贴和稀有原材料给予了极大关注。这位贸易专家说,这也说明欧盟今后对中国的高端产业将发起更多的调查,因为新兴的产业通常都需要补贴,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而且稀土等原材料涉及到的行业也基本都是高端产业。
欧委会提案还提出,对于倾销或补贴行为“伤害幅度”的计算要考虑到所涉及产品的数量、价格及其对欧盟相关产业的影响大小,而并非只是看倾销、补贴幅度。一位曾代理多家中国大型企业应诉欧盟贸易案件的资深律师对记者说,这说明中国产品今后遭受的惩罚性关税可能会更高。
专家指出,欧委会的提案中也有对我国可能有利的内容。欧盟将更多考虑贸易保护对其整体经济利益的影响,包括进口企业和消费者,这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是好事,因为很多欧洲国家,如德国,在一些行业非常依赖中国的进口产品,目前欧洲光伏产业中就有大量的进口、消费中国光伏产品的企业要求欧盟不要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种声音对于欧委会最终的裁决会起到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