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各国央行毫不犹豫地再次动用降息利器,金融市场也多数对此热情相拥。不过,从历史经验看,这类非常规政策的长期持续,可能给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如何在未来“无痛退出”,将是各国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央行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金融资产一片繁荣
汇丰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恩认为,当前全球金融资产一片繁荣,与其说这体现了央行推动经济健康复苏的能力,不如说是创造金融泡沫的能力。
“当然,如果取代金融泡沫的是经济崩溃,那么兴许值得冒这个风险。不幸的是,泡沫通常是经济崩溃的前奏。”金恩说。
不管是美联储还是欧洲央行,可能很难做到在未来“无痛退出”。对此,美知名经济学家、“末日博士”鲁比尼就专门提出了警告。
鲁比尼指出,随着各国争相把利率降至历史低位,饥渴的投资人开始在全球市场寻找收益。他表示,就此认定众多风险资产已出现泡沫、金融市场杠杆泛滥、冒险行为盛行,或许还为时尚早。
但鲁比尼也指出,因为美国等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未来两年有可能形成信贷和资产泡沫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他看来,美联储极有可能在2015年前一直维持零利率政策。
“试想,如果金融市场已经出现泡沫,那么到2015年联储开始退出和2017年退出结束时泡沫该有多大?”鲁比尼写道。他指出,上一次美国出现利率过低、持续时间过长是在2001至2004年,且其后正常化太过缓慢的情况直接导致了信贷、住房和股市的严重泡沫。
“我们已经知道那个故事的结局,并且可能要为续集做好准备。”鲁比尼认为,美联储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政策的退出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退出速度过快将导致实体经济崩溃,而退出过慢,则将先制造巨大泡沫,再导致金融体系崩溃。
新兴市场前景不妙
瑞信亚洲经济学家陶冬则预言,西方央行拼命印钞,可能在未来给新兴市场酿成大祸。他表示,西方央行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新兴市场,这导致当地房价股价大涨、资金成本下降。一旦未来某一天美联储退出QE,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泡沫破裂的风险,资金可能大举外逃,汇率贬值,通胀上升,进而导致央行加息,形成恶性循环。
而从短期来看,一些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部分感受到了西方量化宽松带来的“副作用”。在巴西等国,随着通胀压力再度变得明显,局面已经变得愈加复杂。上月,巴西不得已中止了一年多的降息周期,重启加息。巴西3月份的通胀率达到6.6%,突破了官方目标上限。上周宣布降息的印度也宣布,由于通胀风险加大,未来几乎没有进一步降息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