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矿市场清淡,贸易商期待下游厂家能出现冬储备货现象然后顺势抬高矿价,但是下游厂商对春节前钛矿市场多存看空态度,采购均显犹豫,冬储备货现象迟迟未来。而且临近年底,买方押款严重,部分商家愿意低价出货以刺激销售回笼现金流。进口矿或多或少受到外盘成本支撑,降幅有限,而攀枝花地区矿价混乱,小厂价格屡曝新低。
元旦前夕,中国部分钛渣企业已经停产,并提前进入春节假期状态。鉴于当前产品成交价过低,大多数企业已经呈现亏损状态。受此影响,钛渣企业选择根据客户订单量来安排生产,行业整体开工率较低。同时,由于2013年全年市场表现较为萎靡,国内氯化渣及酸溶渣均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据瑞道网了解,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氯化渣存有少量库存,而酸溶渣库存量相对较高。此外,由于下游采购商普遍拖延付款日期,当前国内钛渣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财务费用较高。
受国储政策影响,12月初,部分海绵钛企业提高了海绵钛的销售价格,0#海绵钛价格最高超过5.2万元/吨。但由于下游反响平淡,无企业进行采购,此价格也成为空中楼阁,随后很快回落至4.9万元~5万元/吨的价位。据某海绵钛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国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收购,但由于此前市场上库存量较大,加之下游需求不甚理想,因此虽有政策利好,但并未改变当前海绵钛市场低迷的态势。截止至2013年12月末,国内海绵钛价格仅有1000元/吨的象征性上调,且实际成交量依然维持在低位。此外,此次收储行动使得部分企业获得了熔炼订单,对钛锭加工企业注入了一些活力。但由于下游市场依旧低迷,使得收储政策的受益面较窄。
钛行业陷低谷海绵钛全行业亏损
纵观2013年,可以说整个钛行业都经历了极为艰难的一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所有产品的价格几乎一整年都在下跌。其中,进口钛矿的价格由年初的2300元/吨下跌至年末的1600元/吨,跌幅达30%;90钛渣价格由年初的8000元/吨下跌至5800元~6000元/吨,跌幅超过25%;0#海绵钛价格由年初的6.6万元/吨跌至4.9万元~5万元/吨,跌幅在25%左右。目前,海绵钛价格显着低于其成本,各企业均处于亏本经营的态势,少数企业已经被迫停产。
受整体经济环境低迷影响,2013年有色金属行业普遍面临较大的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钛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下游产品的滞销迫使厂家压低上游原料的价格,而上游企业只得逐步妥协,降价潮自下而上逐渐蔓延到整个行业。除此之外,各个厂家感到难受的现象就是价格的下跌无法换来销量的回升,客户采购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从目前所掌握到的信息来看,2013年各行业总产量处于小幅增长的状态,增长率多在5%~8%之间,个别行业增长停滞。而全年平均价格要低于2012年,这就造成多数企业营收要低于去年。同时,下游产品价格先降,上游原料价格后降,这样就造成下游企业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下游企业资金的紧张,使得行业内普遍出现拖欠货款的现象。而这种情况自下而上的蔓延,使得2013年各个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金的困扰。
在2012年末做年度计划时,业内曾乐观的预计2013年市场将会好转。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企业面临低迷期时,对困难的准备并不充足。从目前的初步统计数字上看,2013年全国海绵钛产量仍处小幅增长态势,供应量高于钛加工行业的需求。当企业库存增加时,通常的应对方式应当是控制产量以维持利润空间。但实际上,部分企业未能及时进行调整,产量不降反升,导致大量产品滞销。而产品的滞销导致企业资金吃紧,这就促使企业转向金融机构贷款。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资金压力,但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费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负担。为了偿还贷款,部分企业阶段性低价抛货回笼资金,进一步加剧了产品价格的下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2013年12月份的国储政策开始后,部分海绵钛企业抬高了产品价格,但市场并未像之前一样出现复苏。由于下游企业反映平淡,海绵钛企业的高报价成为空中楼阁,很快便跌回至先前水平。而在抬价期间,一些企业并未跟随大企业一同提价,这也在侧面反映出海绵钛行业在长期扩张后已经淡化了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厂家滞销的海绵钛库存转变为钛锭后,虽然海绵钛企业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我们也担心未来市场的需求有可能被提前透支,进而使得2014年的市场更为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