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稀土问题上,中国真是“垄断资源、随意提价的恶霸”吗?显然不是。
所谓稀土,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最后17位稀有元素的统称,而当今稀土的国际贸易,几乎就是中国向其他国家卖稀土,而主要稀土进口国的稀土应用水平大大高于中国,并且毫不客气地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等国对稀土的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制导、卫星、探测、通信、激光等以军事为先导的高精技术领域。此外,由于不掌握定价权,且出口的都是最原始的初级产品,中国出口稀土曾便宜到每公斤价格仅18元人民币,而国际市场价格高达1000美元/公斤。按照中国专家的话说,中国把金子卖出了土豆价。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对《环球时报》说,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挖光贱卖了自己的资源,今后再从别人那里买就不会是这个价格了。2009年,中国开始调整稀土出口政策。
2010年6月,美日欧对“中国垄断稀土”的焦躁达到高潮时,《环球时报》记者曾赴世界最大的稀土矿、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采访。在那里既感受到“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优势,又实地看到稀土开采对环境带来的巨大伤害。记者在当地看到一个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尾矿坝,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工湖,许多尾矿水和周围一些稀土大厂的污水排入湖中,不仅威胁周围环境,天干风强时还有放射性扬尘,湖中废水外渗又造成周围土地盐碱化。湖水周围多个村庄因此被迫外迁。
《纽约时报》26日说,中国政府在申诉时强调了上述环境影响,展示了因稀土生产“伤痕累累的土地”,中方同时希望外国稀土企业能够到中国境内设厂,增加中方就业并向中方转让技术。但批评者认为,中国是借垄断逼迫外国企业就范。瑞士《新苏黎世报》27日在报道WTO的一审裁决时替中国说了句公道话,文章说,做出裁决的工作组是由美国、日本和欧盟共同建立的,一名小组成员表示,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需要的东西中国必须足量出售,中国需要的东西我们有权不卖,这种逻辑难道就是世界贸易法则吗?”谈及美日欧到WTO状告中国稀土垄断,一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稀土业内人士反应很强烈。不过中国专家说,按照中国当年的入世承诺,中国可以对80多个税号的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但稀土并不在可以征税的范围内,中方对稀土出口征税确实违背了入世承诺,这或多或少与十多年前人们尚未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有关。中国援引关贸总协定第20条中“保护可用尽自然资源例外条款”来抗辩,并主张中方措施符合世贸组织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抗辩并未得到WTO专家组报告的支持。
“不让我们出口征税,我们少出口些稀土不就完了?”这是一些对稀土产业不太熟悉的人听闻WTO裁决后的反应。在专家看来,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周世俭说,WTO 认可中国对稀土、钨、钼相关产品采取自愿和环保措施,但我们的问题出在稀土产品对内销售价格与对外出口价格存在差距,这一点给了美日欧起诉的口实。但中国对本国稀土资源的保护显然是必须的。2012年中国有关部门回应美欧提出稀土诉讼时曾表示,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总量的36.4%,而短短两年后,这一说法变成了中国仅占世界储量的23%。周世俭说,中国稀土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自身积弊,中国过去两年集中整顿稀土全产业链,下调了出口配额,却出现配额用不完的奇怪情况,说明其他的都通过走私外流了,且走私价格非常低。一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未必愿意支持减少对外稀土出口。他说,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是征收资源税和环境税,这样稀土价格自然就上涨了,“我们只有从源头做起,才能做到谁也告不倒”。
27日,西方媒体大多相信中国会按时提出上诉,《纽约时报》说,即使中国上诉了,WTO也未必会改判。但美国“科技日报”网说,对美日欧来说,终审胜诉后如中方不低头,到底该怎么制裁中国且能不伤害自己是个大难题。
美国《外交政策》说,WTO裁定公布后,奥巴马政府迅速欢呼,但白宫不该这么早开香槟庆祝,因为这胜利可能让美国付出巨大代价。文章说,WTO裁定一国不能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有巨大需求的原材料出口,尤其不能借此政策打压外国企业。可如果把“稀土”换成“天然气”,“中国企业”换成“美国企业”,华盛顿就会发现,自己未来也将受制于此项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