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召开的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传出的消息说,今年第一季度,华能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合并利润、净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等都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虽然电力央企经营能力大幅提高,捷报频传,但是长期过度扩张规模以及眼下的高负债率却让人难免担忧。
去年,华能集团实现净利润127亿元,同样也是历史最好水平。华能、国电、华电、大唐与中电投这五家电力央企去年共实现净利润473亿元,一举扭转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电力行业不景气的局面。但是,在业绩辉煌的背后,五大发电集团的平均负债率高达84%,远高于国资委为央企设定的70%的警戒线,同时也比央企63%的平均负债率高出了21个百分点。高企的负债率背后,是否暗含了风险?
同时,五大电力央企的同质化竞争,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从电力、煤炭资源到装机规模,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电力、煤炭市场到资本、人才市场,从新建项目到并购重组,五虎相争态势激烈。规模扩张,成了几家企业的不二选择。截止到去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超过12亿千瓦,10年间翻了两番,其中五大发电集团占比46.5%。发电量超过50万亿千瓦时,10年间增长了2.5倍,五大发电集团占比47.3%。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会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五大电力央企平均负债率高达84%,既高于国资委为央企设定的70%的警戒线,也高于央企63%的平均负债率。负债率如此之高,有没有突破安全底线?几大企业能不能承受这样的负债率水平?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第一,一般来说,电力基础设施负债率会比较高,它是比较稳定的资本密集型。第二,最重要的是跟前期五大电力央企大规模亏损有直接关系,因为那时候它已经基本不怎么赚钱,靠借钱。不过五大电力央企好像问题也不是特别大,这可能还有点中国的特征,五大电力央企仍然是国家的,是国有的,是政府定价而不是市场定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都不太担心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目前几大电力企业的负债水平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未来的经营前景是否一帆风顺,答案恐怕还存在变数。去年底一度狂飙的动力煤价格目前大幅回落,但是如果煤电联动开启,电力企业要想保证较高的利润是不是将面临很大压力?
在林伯强看来,由于这么高的财务成本,电力企业想保持非常好的利润比较困难,电力行业其实去年跟今年表现都非常不错,但未来非常好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比较高的操作成本,二是大家对于电力企业的前景并不怎么看好,不看好主要是游戏规则问题,更通俗的讲就是煤电联动。政府去年1月份宣布煤电联动,但今年一月份并没有煤电联动,是因为去年10月份调了电价,这个游戏规则基本上不了了之,因此电力企业朝前走可能就有不确定性。如果煤电联动能够维持,而且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上的话,那么电企应该问题不大,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可能还跟经济增长有关系。如果经济增长状态比较好,电量需求增长仍然在的话,电企的问题应该也不是很大。
林伯强表示,目前大家对电企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很担心,大家更关注的是它能否取得更大的盈利。
再来说说这五家企业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在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央企中,主业相同的央企一般不超过3家,只有发电领域有多达5家企业。
林伯强指出,这种同质化竞争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为中国基本上是火电系统,将近80%的电力是由火电提供的,大家所有的装机基本上都在火电,其他方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是同质。此外,前期因为煤电不联动,大规模亏损,所以大家才打煤炭的注意,现在煤炭反而成为一个负担,因为后面进去的其实都买高了。林伯强认为,这种同质化是中国电力结构的特征,是在中国特殊情况下,定价机制下的一个特征,不过一些发电公司其实还是有差异性竞争的。
同质化竞争带来的隐忧就是产能过剩,尤其是区域性产能过剩。林伯强表示,区域性的产能过剩比较难以避免,但可以缓解。中国幅员辽阔,有些地方松,有些地方紧,通过进一步畅通输电渠道以及市场问题来缓解区域性产能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