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13年的发展,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引擎和自主创新的示范中心。
2006年,钒钛产业园区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钒钛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3年风雨兼程两次跨越,如今,园区顺势而为,主动把握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向着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发起了新一轮冲锋。
查找不足谋发展
苦练内功补短板
2012年11月23日,在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活动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五位院士前往钒钛产业园区参观,指导企业发展。期间,园区管委会和一些企业的负责人“缠着”院士们请教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经验,并一一记录下来。
在钒钛产业园区管委会,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对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各种建议都被记录了下来,并整理成册。近两年,园区还组织专人赴宝鸡、承德等国内钒钛产业聚集度较高的地区考察,向竞争对手“取经”,查找自身的不足。
通过一系列比对,钒钛产业园区找到了自身的“短板”: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不多;部分项目产能过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013年以来,园区强力推进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同步走的方针,瞄准世界“五百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实施针对性专业化招商。
在钒产业方面,主动与国家电网[微博]公司、中策资本、日本住友等大集团联系,推动钒电池招商取得突破;在钛产业方面,利用已落地项目赴浙江永康等地开展以商招商,引进五金制品及钛金属制品深加工项目,在探索工业地产招商新路径上实现了突破;在机械制造产业方面,加强与中国铸造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专业组织的合作,做好耐磨铸件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策划,组织专业招商团队赴湖北十堰、重庆等重卡基地开展招商,成功引进了宏业工程机械商用汽车产业园项目;在循环经济方面,积极引进中信集团入股投资建设四川金沙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超细铁粉扩能改造项目;在产业整合方面,联合中石化[微博]集团对园区石油压裂支撑剂企业进行整合,新增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
近一年来,在管委会的引导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园区钒钛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附加值不断提高。天民钛业生产出四川省第一个钛铸件产品;兴中钛业与韩国企业合作生产脱硝钛白;助钛科技钛白粉深加工项目、尚亿科技环保催化剂项目均已竣工,旭鼎机械10万吨发动机钒钛铸件、朵实工贸10万吨锻铸件及深加工、科陶特钢2.5万吨高强度特钢等一批钒钛重点项目陆续竣工。这些项目不仅为企业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更提升了攀枝花钒钛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的规模和产品档次。
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钒钛产业园区成立了攀枝花国家级钒钛生产力促进中心。此外,积极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国家低碳试点园区、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以此为契机,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驱动是国家高新区的核心灵魂,一定要集聚创新要素,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火炬中心研究员何志明就钒钛产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提出了上述建议。近三年来,钒钛产业园区大力实施钒钛之光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工程、产学研智力转化工程,不断加大园区产业技术工人吸纳、培训力度,现已形成了超过2200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面对国家高新区对自主创新能力近乎苛刻的要求,钒钛产业园区正加速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现有省级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的专业服务能力和运营水平,以此推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工作;支持和推进科技产业孵化园、四川特利小五金及钛制品深加工孵化园建设,新建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专业孵化器,进一步增强园区创业孵化能力。2013年,园区新增了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了22家。
为拓宽产学研合作路子,钒钛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有力支撑了区域钒钛产业技术升级。围绕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分别与攀枝花钒钛研究院、攀枝花学院、四川大学、四川有色研究院、北京有色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同时,钒钛产业园重新制定了人才奖励办法,给予科研项目、创业项目资助和奖励,健全了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为他们提供了创业扶持、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人事代理等全方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