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定向降准扩容的政策终于落地,仍延续“微”刺激思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人民银行6月9日晚间宣布: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范围包括大部分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和非县域农合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央行公布的标准估算,预计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有限,仍不超过千亿元。但其进一步印证了央行的调控思路,即不采取大规模的放松政策,代之以定向定量的微刺激。“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央行重申。
向小微和“三农”倾斜
5月30日的国务院会议后,针对小微金融的降准就在预期之中,现在终于落地。按照央行公布的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从2014年6月16日起,这些符合标准的机构将被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按照此前银监会等机构公布的信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城商行存款余额10.75万亿元。而此前机构测算,一季度末,农商行、农合行存款余额分别为7.3万亿元和1.1万亿元。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此测算,此次降准全部释放资金仍不超过千亿元。
被降准的金融机构须满足条件包括: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没有涉及全国性的大型银行,显示央行依然谨慎,大规模的货币政策放松出台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一位市场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与4月份的定向降准相比,此次对小微贷款达到比例的金融机构实施降准显得更为实际,小微企业在实体经济中数量庞大,且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在吸收就业和经济活力中贡献良多。
“定向”成为新常态
“此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央行同时称,人民银行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
上周,央行对邮储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实施了再贷款,以鼓励3家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定向降准等小型的刺激政策,最终还是要看政策落实的情况。”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庆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自主创业的环境仍然较差,要激活民间投资、扶持民营企业,还要多方面的配合。
扩大再贷款、定向降准、公开市场等类似的操作,正在取代利率工具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主要工具地位,这些工具与其他财政政策一起,成为政府“微刺激”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但是它们的行政色彩和不透明也遭到了部分市场派人士的质疑。
巴克莱银行就认为,降低利率将是比降低基础广泛的存款准备金率更有利的政策,一方面它将给予经济更高的经济杠杆和疲软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将带来丰富的流动性。尽管贷款利率已经自由化,均衡的存款借款利率削减仍需转移到实体经济中。
降息仍有必要讨论
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7.4%,低于7.5%增长目标,为2012年三季度以来最低季度增速。“目前经济下滑压力大,物价压力不算太大,预计全年CPI水平仅略高于去年。日本、欧洲进一步宽松。”赵庆明表示,从这些条件来看,中国实行降息是可行的。
6月9日,一则关于央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其他权力部门对如何刺激增长有激烈的辩论的消息受到关注,《华尔街日报》报道援引消息人士言论称,央行直到目前依然强烈反对降息。央行强调信贷激增将进一步膨胀债务,导致资金流向房地产等亟需现金的过剩行业。而这些泡沫的破裂将造成贷款坏账激增。
对于央行坚持的 “去杠杆”进程是否到了结束的时候,市场也有不同的看法。高登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认为,央行去杠杆的过程已经比较激进、到位了,成果也比较明显,目前还是应该稳定这种状态,“从一个角度来说降息有必要性,但长期来看对经济健康有风险。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还没到位,降息只能对增加总的货币量有作用,但对房地产、大宗商品领域容易再次引起通胀,这可能也是央行迟迟未能降息的主要原因。”
近日,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督促中国政府摆脱对信贷和房地产的依赖并采取措施,“渐进且有序”地削减地方政府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累积的巨额债务。
“只能说加杠杆的速度有所降低。”赵庆明认为,我国融资结构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借贷的主体还是大企业、房企,央行去杠杆的效果不太明显。并且,加息对加杠杆的作用或许也没有想象中的明显,“信贷的增加不光是价格,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必过于担心。”
巴克莱银行称,“尽管方向明确,央行下一步行动的细节依旧不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