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受此影响,煤炭行业发生的变化显著。市场机构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煤炭企业发展必须转变观念,通过转型升级来应对困难,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难看的煤企“成绩单”
“最近煤炭价格基本上稳定了,但更多是煤炭企业的运费、贸易价格等上中游的稳定,终端消费今年到现在从来没有变化过。”煤炭分析师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很多企业目前都是按需采购煤炭,煤炭库存量依然很高,分析师说:“立秋以后到现在,火电厂的耗煤量在不断降低,沿海电厂的煤炭库存能够用二十五六天,还有的内陆电厂上周的时候甚至还能用两三个月。现在的库存出现了转移,而不是被消化掉。”
煤炭市场的恶化已经持续了不短的时间。在今年上半年,由于我国经济的减速运行,煤炭市场反应极为显著。市场的恶化极大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获得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煤炭全行业亏损企业2014家,亏损面达28.7%,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7%,利润总额61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9%。
由于行业不景气,上市煤炭企业的“成绩单”非常难看。数据显示,42家上市煤炭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9%,有13家上市煤企的净利润为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神华和伊泰B股的净利润占全部煤炭上市公司净利润85%,也就是说,除神华和伊泰外的40家上市公司仅占15%的净利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煤炭企业的业绩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不景气情况,这跟经济整体情况有很大关系。
“2002年以来煤炭的黄金十年是以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为前提的。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艰难转型,表现在经济增速上就是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这一时期可能时间较长,在总体上对煤炭行业是不利的,将造成煤炭需求增长缓慢。”邢雷说。
刘冬娜认为,煤炭行业的下游是一些重要的高耗能行业,比如钢铁、水泥、化工、建材等。这些基本上跟整体宏观经济相关,说白了,跟房地产发展相关。煤炭行业未来仍将是供大于求,这种情况至少还要存在两年以上。“只要政府不再刺激经济发展,煤炭行业的整体低迷状态会一直持续,直到整体经济形势好转,煤炭行业才会好转。”
“傻子挖煤”亟须转型
“煤炭的高需求时代肯定是过去了,我国煤炭行业企图依靠市场再次好转来解决煤炭工业面临的困难是不现实的,再单纯依靠增加产量来盈利的方法也很难。”邢雷说。
这种看法如今已经是不少煤炭行业人士的共识。煤炭企业要想更好地“活着”,转型升级无疑是必走之路。
不过,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转型并非易事。
“从2011年起到现在,煤炭行业一直在下行。有几个转型成功的?”刘冬娜说。中国神华大约百分之五六十是靠煤炭,中煤大约百分之七八十是靠煤炭,其他的一些企业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靠煤炭,很多煤炭企业就是“傻子挖煤”,基本上不会做深加工。“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要有好的项目,还要有资金实力,同时需要时间和周期。”
由于行业低迷,进军煤化工最近两年成为不少煤炭企业的选择。在刘冬娜看来,如果看大企业的话,发展新型煤化工是不错的选择。新型煤化工,如煤制气、天然气,可以说是国家鼓励的产品。再如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这些现在发展也都非常好。
不过,新型煤化工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并不一定适合小型煤企。与此同时,发展煤化工,需要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西北地区。
“中小型煤企可以延伸整个链条,比如尽量减少中间运输环节的成本,这样的话,可以降低煤炭的整体成本。另外,可以开发一些新的终端消费,可以把煤炭的品种、用途分得更细一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刘冬娜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情况,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煤炭行业发展看,目前很多国家的煤炭供需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状态,每年的煤炭产量大约维持在10亿吨左右,很多年都是这样,并且煤炭价格很稳定。
邢雷认为,很多发达国家能够实现这点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煤炭产业能够实现供需平衡,而我国煤炭行业现在效益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太低,企业都拼命靠增加产量去占领更多的市场,结果造成整体供过于求。
“中国要想长期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办法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如果中国的煤炭行业剩余的企业比较少,这几家企业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大致控制产量,从而实现供需的相对平衡,也有助于煤炭企业保持相对较好的正常发展速度和利润水平。”邢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