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需求低迷的当下,钢企将触角延伸到海外尝试开拓新渠道。
上周六(9月13日),河北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河北钢铁)总经理彭兆丰在2014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透露,集团将收购全球最大钢铁贸易商瑞士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以下简称瑞士德高)股权,最终控股51%~52%左右,花费约4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4.56亿元),正式协议有望于年底前签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10日下午,河北钢铁正式启动其在南非的500万吨钢铁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利用瑞士德高在南非的销售网络。而在2013年3月,河北钢铁就通过旗下唐钢公司(以下简称唐钢)投资7800万美元参股瑞士德高,占有1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河北钢铁董事长于勇在掌舵唐钢之时就表示,对于中国钢企而言,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与知名钢铁贸易公司合作,将更容易适应国际贸易游戏规则。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国内钢企亦有海外设厂经历,但成功并不多。此番河北钢铁在渠道上率先布局,可谓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中资钢企。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产能与销售的国际化布局上,河北钢铁能否吃到蟹壳里面的肉,还有待时间检验。
借瑞士德高增加钢铁出口量
据记者了解,河北钢铁收购瑞士德高的正式协议,目前只剩“政府部门同意”最后一道关,若过程顺利,该协议可望于年底前签署。
公开资料显示,瑞士德高创办于1979年,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商,在世界钢铁贸易及钢铁原材料辅助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2013年总销售钢铁原料和产品超过2330万吨。
不过,记者注意到,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瑞士德高近年来利润下滑明显。公司董事长在2013财年年报中就开门见山说,又是一年平庸的利润率和股本低回报,可以说令人沮丧。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瑞士德高一直在寻求外部资金支持。
2013年3月20日,在河北钢铁与瑞士德高宣布合作的同时,唐钢与瑞士德高还签署了钢铁产品出口结构性资金协议。按照协议,由瑞士德高提供担保,包括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12家中外银行,一次性向唐钢预付12亿美元货款,支持唐钢生产国际畅销的产品。
事实上,河北钢铁与瑞士德高的合作始于2009年,在双方合作不断深入后,2012年6月,唐钢与瑞士德高就签署过类似协议。在当时合作中,包括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在内的6家国际银行,一次性向唐钢预付2.7亿美元货款,用于生产冷轧产品,产品全部由瑞士德高出口到国际市场。正是借助瑞士德高出口平台,在钢铁行业运行困难的几年,河北钢铁的钢材出口从最初的6.7万吨,到2012年已突破100万吨。
有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河北钢铁虽是国内产能的巨无霸,但在综合实力上,却受到宝钢、武钢、鞍钢的冲击,寻求海外破解之道成为必然。
于勇曾表示,对于中国钢企而言,和更熟悉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知名钢铁贸易公司合作开拓市场是不错的选择。
此后,或许正是在上述理念引领下,河北钢铁旗下唐钢与瑞士德高牵手,开创“借船出海”的模式。一位河北钢铁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与瑞士德高的合作,以及接下来继续控制其股权,更多是从出口盈利角度出发。
河北钢铁数据显示,今年1~5月,唐钢出口167万吨,占生产总量的近30%,出口比例位居国内第一,与国内销售相比,多创效1.48亿元。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河北钢铁旗下的宣钢公司1~8月份累计出口钢材量达到31.34万吨,同比增长92.2%。
分析师表示,相比中国钢企出口频繁遭遇的摩擦,借助外资企业的平台,将更容易打开海外市场。
收购效果有待时间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瑞士德高的收购尚未完成之际,看重瑞士德高全球最大钢贸商销售平台的河北钢铁,已开始在海外布局。
同样是在上周(9月10日),河北钢铁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IDC)、中非发展基金在京正式签署《河北钢铁集团南非钢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河北钢铁集团500万吨南非钢铁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据新华社报道,该项目也是截至目前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
于勇在签约仪式上说,集团在南非建设钢铁项目是落实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家钢铁工业“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加有效地立足全球配置资源,拓宽国际化发展道路。
对此,有分析称,目前国内钢企因环保、产能淘汰等压力,日子普遍不好过,此时河北钢铁选择在海外建厂,颇有“产能国际化”的意味。
自2003年以来,因受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制约,中国钢铁企业先后尝试到资源和市场有保证的地区发展钢厂。国内钢企海外建钢厂始于2007年。2007年10月,宝钢集团与巴西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公司合资组建的宝钢CSV钢铁公司在巴西圣埃斯皮里图州首府维多利亚市举行了揭牌仪式。但在两年后,该项投资计划宣告失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位高层曾透露,这个项目投资失败主要是由于巴西当地对宝钢提出的条件太高,让宝钢无法承受。
在宝钢海外建钢厂失败后,另一家央企武钢集团并没有止步。武钢集团依然选择了宝钢此前投资失败的巴西。与此同时,民营钢厂也有海外建厂的意愿。河北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曾透露,由于国内新建产能非常困难,公司也计划到海外投资钢厂。
不过,一位业内人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截至目前,中资钢铁企业海外建厂,鲜有成功案例,河北钢铁此举也着实让业内捏把汗。
与宝钢、武钢选择巴西不同,在当前产能过剩与钢铁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河北钢铁成为近期为数不多的逆市掘金非洲的钢企。在弭澎琦看来,如今河北钢铁重新开启了中资钢企的“吃螃蟹”之旅,不同的是,在项目尚未完成之际,河北钢铁已开始销售网络上的布局。
“瑞士德高在南非也有销售网络。”彭兆丰表示,河北钢铁决定在南非建设500万吨钢铁项目,其中也是想利用瑞士德高的销售网络。
近几年,国外频繁发起对中国钢材产品的“双反”调查,让国内钢材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分析师认为,河北钢铁的底气主要源自对瑞士德高将完成控股,瑞士德高接下来名义上仍是外企,但在国际贸易的规则上,又是一个纯粹的外资平台。
于勇近期也表示,破解生存困境难题,唯有改革创新。必须加快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等全面创新,走出一条国际化的强企之路。
但上述资深业内人士则表示,因有钢企在海外收购权益矿失败的前车之鉴,抓住“螃蟹”的河北钢铁,能否吃到蟹壳里面的肉,还有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