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进入2014年,我国钢材价格一直是下跌不止。上半年,钢材销售结算价格降至每吨3212元,相当于每斤1.6元。有人评价说,这相当于钢铁卖出白菜价。
现在只有中国钢铁是如此低迷吗?从全球市场来看,铁矿石每吨价格已经跌破此前一直被认为不大可能“失守”的80美元大关,今年以来累计跌幅已超40%。长期“志得意满”的全球矿业巨头不得不打起“消耗战”,即使矿价不断下降,也被迫大幅扩产,试图以大产量和低成本保持市场份额上的优势。与之相对应,国内钢市也是持续下行,难以回暖。
相关机构分析人员认为,国内钢厂在产量调整上的弹性也明显不足,长期下去也只能是“慢慢消耗”,对于行业活力的恢复有害无利。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微调措施,如加大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政策效果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预计今年全年钢铁的表现消费量会增长约3%。有专家预计全年钢企盈利状况会好于去年,但整体盈利仍会在较低水平。也有专家预期很悲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常态,钢价还没探到底。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钢铁行业专家许中波认为:钢铁价格持续下跌,既有企业的战略失误,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许中波:因为中国整个经济不好,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投资下降,所以造成钢铁需求出现了负增长。很多负债率比较高的民营钢厂就可能要破产,像海鑫、康威倒闭的预演。
记者:这样的企业有地域方面的特点吗?还是说跟企业的规模有关系?
许中波:跟地域关系不大,主要是这些企业对形势判断失误。前几年4万亿的拉动投资,钢铁效益比较好,所以他们把赚的钱又去扩大规模,还大量举债去建立新的设备。目前民营钢厂如果负债率低于50%,在目前铁矿石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一吨钢还能赚一百多块钱,如果负债率超过80%,一吨钢就要亏100块钱。
记者:很多钢铁企业也开始提“走出去”的战略,目前在这方面,有没有成功企业的范例?
许中波:基本上没有。因为中国有三十年的发展经验,在扩大规模,低成本扩张方面,中国做得比较好,在中国赚钱比较容易。第二,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发展特点是计划项目权力很大,把政府搞定就可以了,而国外政府都是弱势者,选举一会儿就换掉了,非政府组织、环保组织、当地老百姓的话语权比较大,中国企业没有跟这些人打交道的经验。
记者:在钢铁去产能化好几年的情况下,目前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没有做出显著的进步?
许中波:在产业升级方面,咱们在钢铁设备这方面已经是最豪华的了,产品的档次也在提高,但提高得还不够快,前一阵主要是练内功,降成本。提高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宝钢和另外一家钢厂做成功了,一般都花了10到20年。国有企业的老板换得很快,换一个老板,企业的路就不连续走,好多都是半途而废。现在马钢、山东钢铁亏损比较厉害,这跟它们豪华装备比较多,但是产品档次比较低有关系。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分析认为,钢铁价格下滑主要有两点原因。
经济之声:钢铁价格低,主要原因是产量居高不下,产能过剩。2003年—2012年的10年间,我国粗钢产能激增5亿吨,使当前的产能存量超过10亿多吨,一个唐山市的产能比整个欧洲还高。国家一直提出要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也狠抓了几年,为什么钢铁价格还是下滑?
叶檀:钢铁价格下滑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整个周期性行业的下滑,因为经济不好。第二点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屡屡解决不了,就是因为各个钢厂跟当地的GDP,跟当地的税收密切相关,所以一方面在压产能,另外一方面各个地方事实上在去产能,才会造成目前的困境。
经济之声: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银行对信贷系统的收紧,已有一部分环保有欠账、资金周转不畅、负债较高、亏损严重的钢铁企业面临着被淘汰或被关停的命运。由于涉及到地税和就业方面,会不会让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政策时束手束脚?
叶檀:地方政府在执行的时候肯定是不力的,或者他们心里是不愿意执行的。举一个例子,大型钢厂去并购地方钢厂的时候,甚至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这个并购都不能够成功,从市场的条件来看,应该是能够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的反对。地方政府有他自己非常切实的考量,比如说这个钢厂解决了几千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并购了之后,要裁员那该怎么办?比如说这个钢企解决了当地一半GDP的问题,如果这个钢企离开当地,那当地的GDP应该怎么办?通过一系列的现实考量之后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出于父爱主义对这些地方钢企加以保护,事实上这些钢厂在环保方面也好,或者在拿到的资金成本方面也好,都有地方政府背后在支撑,它已经不是真正的市场化企业了。
经济之声:对于行业内产品价格下跌,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技术创新是重新获得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为什么包括国内的一些大钢厂在这方面都做得不是很理想?
叶檀:技术创新需要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职业技术和管理的配套。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很多时候是比较落后的,在的职业技术这一块,对专业素质的工人培养也比较不够。另外一方面,整个钢铁产业的如果要进行提升的话,离不开市场的需求,但是我们的市场每次都是低水平循环,一会儿基建,一会儿造房子,需要的都是粗钢或者都是低端的钢,既然低端的钢能卖出去,那企业就没有动力来进行整改。
经济之声:去年底,钢铁业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32.4%,前四家企业的集中度则在21%左右,而日本前四家集中度是78%,美国是67%;在价格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势必将出现新一轮兼并重组。但是兼并重组能否解决产能过剩这样的老问题?
叶檀:必须要进行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未必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但如果不进行兼并重组,一定解决不了产能过剩。现在兼并重组主要看几个方面,第一是地方政府要支持;第二是在兼并重组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实施税收等各方面的政策。未来类似于钢铁这样的行业,三到五家大企业已经足够了,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中小企业来污染环境,制造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