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现并购趋势
在煤炭市场危机加剧和大批煤炭企业亏损加重的态势下,并非所有煤企都在遵循限制产量的禁令。“越让停产越超产”现象,在陕西、内蒙古、河南等地频繁上演,行业人士解读这无疑于“饮鸠止渴”,虽然违规生产,但是能获取短时收益。
早在2012年,冀中能源还在为“献礼十八大”而倡导旗下各个单位“超产”:九龙矿在当年10月份之前超产12%以上;小屯矿超计划78605吨。但3年后,当超产被明令禁止时,冀中能源依然超产,且在2015年3月下旬被国务院发改委约谈。
同期,还有中煤和伊泰等十多家大型煤企,被国家发改委集中约谈。
在2014年,先后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马凯等作出批示,要求调控煤炭生产总量,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此召开第二十五次的煤炭行业脱困工作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的关键词是“约谈”——对违法违规建设煤矿和超能力生产问题突出地区进行约谈。
违法生产、偷采偷建是煤炭行业多少年来屡禁不止的行业现象,这在行业境况好的时候表现的更明显,即便在行业形势下行背景下,超产、偷采现象也一直存在。这不仅是中小煤矿,大型国营煤企依然如此。
2014年9月,依据国家煤监局的调查,192家煤炭企业存在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现象,共超产7亿多吨,其中新、晋、陕、宁、蒙是重灾区。
“无一例外,所有被国家发改委约谈地区和违法违规建设煤矿都表示,坚决落实国家政策,马上停工停产”。河南当地一家煤企负责人称,虽然大家对国家主管和监管部门的禁令一如既往表示服从,但在现实操作层面,不超产却是很难。
位于河南平顶山的一家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解读这种越停产越超产背后的逻辑:超产尽管赔本,但借此可以保障充足现金流,此外有利于队伍稳定,“职工总不能都闲着吧”。
上述人士表示,亦有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煤企不顾市场常识,采取自杀式“跨省”低价推销。
事实上,针对超产现象,国家曾先后出台了一揽子治病方案。如国家发改委早先对违规违法建设煤矿的生产情况就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核查、检查,完善了煤矿产能登记、核定和问责制度,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而在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还专门下发《关于调控煤炭总量优化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对未按规定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煤矿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已开工的违规项目一律停建,已经投入生产的违规项目一律停产,履行项目核准等相关法定手续。
国家能源局还计划建立在建违规项目名单,对列入名单的项目开展跟踪督查,严防私自复工复产。
“但就实际效果看,越要求限产,就会越超产,没有一家大型煤企愿意坐以待毙”。前述煤企人士称,监管难度大和落实不到位是诱发“越让停产越超产”的真正原因。
不久前,德勤发布的第七份年度全球矿业报告提出:2015年或将是煤炭行业并购的新高潮。德勤中国矿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徐斌说,新一轮的并购潮将与前几次并购潮有所不同,除了发生在行业内之外,更多的将发生在跨行业,如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或石化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
不过,市场中也有声音认为,煤炭行业并购应认真审视国家政策带来的影响和潜在机遇。早在2010至2011年,亦曾有许多煤炭公司举债发起收购,但随后却深陷其中。这种行业现状与国家提倡的新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手握巨量资金的澳洲煤炭巨头NewsHopeCoal亦表示,发起并购活动的机会已经成熟。其董事总经理ShaneStephan认为,煤市持续低迷,煤炭资产价值缩水为并购抄底提供了时机。预期未来12~18个月内将有不少资产入市待售,“届时我们将积极参与审视这些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