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河南栾川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钼都”桂冠。此后的10年间,栾川县便伴随着“中国钼都”美誉在华夏大地上声名鹊起,并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那么,“中国钼都”的辉煌是如何铸造的呢?
开发宝藏,实现由穷到富的华丽变身
栾川钼资源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1960年5月,栾川县大南沟第一个日处理规模50吨的钼选厂建成投产。由此,栾川县大力开发铅锌、黄金、萤石、磷矿和油页岩资源。1984年,栾川县工业总产值突破6442万元,首次超过了全县农业总产值,占57.8%。
对此,栾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绘就了一幅“矿业兴县”战略蓝图。截至1999年底,栾川境内日处理钼矿50吨以上的钼采选企业达到26家,采选规模为19730吨/日,并初步形成了采选冶及深加工一条龙生产线。洛阳栾川钼业公司、栾川县冶金化工公司、洛阳钼都矿冶公司等几十家钼业企业破茧成蝶,如日方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栾川钼采选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栾川县制定了“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截至2014年底,栾川县钼采选企业已发展到67家,日选原矿规模达147550吨,年产钼精矿10.33万吨,除钼精粉外,其他钼系列延伸产品有钼铁、钼酸铵、高纯二硫化钼等20余种,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钼业的发展,引领和带动了栾川县整个矿业的迅速崛起。
喜中有忧,多次进行矿业秩序整顿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矿业开发亦是如此。
上世纪80年代,受“有水快流,强力开发”思想影响,加之法律法规滞后,一些乡办、村办、队办、合伙、个体的钼采选企业蜂拥而上。截至1988年,栾川县共有小洞口、小选厂、小碾子5087个。曾经青山秀水的栾川变得满目疮痍,千疮百孔,可持续发展岌岌可危。
为此,栾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于1988年8月召开了由7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开启了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大会战,仅用75天时间,就封停矿口955个,取缔小选厂1869个,使栾川钼资源开发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为巩固矿业秩序整顿的效果,确保矿业秩序长治久安,栾川县专门成立了地矿执法监察大队、地矿警察大队,在全县15个乡镇成立了7个矿管站,加强动态巡查;同时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属地化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而伴随着2004年以来钼产品价格的攀升,一些利欲熏心者开始蠢蠢欲动,盗采资源、超层越界、以采代探、破坏环境等行为屡禁不止。为此,栾川县委、县政府再次拉开了矿业秩序整顿的大幕,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指挥长的“栾川县矿业秩序生态环境专项治理整顿指挥部”。
此次整顿共纠正废止变相承包协议50起,查处无证矿25个、越界开采4起、以采代探6起、运矿车辆6000多台次、无证运销矿产品86人次、盗采矿石案件11起,查封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选冶设备70余台。
2005年8月,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下发后,栾川县以此为契机,再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2008年7月,国务院九部委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检查验收组对栾川的此项工作进行了顺利验收。
据了解,从1988年到2014年的20多年时间内,栾川县共进行过20余次规模不等的矿业秩序整顿工作,封停违法钼矿口累计达2000余个,取缔小选厂、小碾子3000多个。
资源整合,让栾川钼业百川归海
如果说矿业秩序整顿为栾川钼业经济拓展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那么资源整合则为栾川实现钼业腾飞插上了双翼。
早在1988年的一次矿业秩序整顿中,栾川县就促成了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公司对符合一定条件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矿山企业进行兼并。之后,由于钼市场长期处于疲软状态,除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实行规模化经营外,其他钼企业仍然处于零打碎敲的弱小状态。对此,栾川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先后对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三大钼矿周边的20多个采矿口实行改组、兼并,成功实现了三大钼矿区的露天开采。
几年之后,由于钼市场的急剧升温,为防止钼采选业乱采滥挖死灰复燃,栾川县专门成立了“栾川县非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整合领导小组”,重点就钼矿区开发、加工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对重点钼矿业密集区、钼矿加工聚集区,严格矿业权设置程序,对规划中的限采区,严禁设置新的采矿权和探矿权。该县在搭建优势资源整合投融资平台的同时,还建立退出机制,兼顾市场规律和地质规律,采取有偿转让、作价入股、破产重组等处置方式。此外,栾川县还创新矿业权管理机制,在洛阳市率先推出了矿山监督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此次整合,促成了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公司先后控股经营了三强钨钼公司、大东坡钨钼公司、九扬矿业公司等三大民营企业,使三个日处理原矿近万吨而无固定矿源的企业成为洛钼集团的合法控股公司。
栾川县南泥湖钼矿区,整合前共有5个采矿权,整合主体为栾川龙宇钼业公司。整合后,该区块整体设置了1个矿业权,在实现露天开采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栾川石宝沟铅锌钼钨矿由于历史原因,先后设置了24个矿业权,共形成了生产的、半生产的、废弃的大小采坑60多处。2010年10月,作为整合主体,鑫川矿业公司与7家矿业权人签订了矿业权转让合同。整合,让鑫川矿业公司充满着生机。该公司先后投入5000万元进行勘探,仅2011年4月钻探矿工作量就达16000米,新增铅锌钼钨矿储量190万吨。在2011年7月国土资源部通报表彰的全国47家矿产资源开发先进矿山中,栾川县鑫川矿业公司名列其中。
通过对钼资源进行整合,栾川县形成了以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河南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有色矿业集团公司、洛阳钼都矿业公司的控股体系。尤其是整合后的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以钼钨采选冶深加工为主,集科研、生产、贸易为一体的香港H股上市公司,公司市值居世界矿业前30位,是河南省百强企业和洛阳市16家重点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钼钨金银铅锌铜铁硫等九大系列50多个品种,是全球第四、国内最大的钼生产供应商,是国内第二大钨精矿生产企业。
通过整合,栾川县为资源集中、扶优做强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整装勘查、深部找矿搭建了更优化的科学平台。
综合利用,让“中国钼都”充满生机
洛钼集团三道庄矿区所伴生的白钨金属储量64万吨,平均品位0.117%,为我国第二大白钨矿床。然而,这一占有我国保有钨储量71.1%的白钨矿,由于90%以上的储量平均WO3含量在0.5%以下而不具备单独开采的条件。长期以来,栾川钼钨矿在采选过程中,每年近8000吨钨金属经过采矿、碎矿、磨矿处理后堆存于尾矿中。
为此,洛钼集团先后投资2.6亿元,一是与长沙有色金属设计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采用高台阶分级区处理大面积采空区先进技术,累计回收残矿资源量8188万吨;二是在引进美国艾姆克公司“自动化大型浮选柱全流程联合选钼技术工艺”,使钼回收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精矿品位提高了5~4个百分点,节电46%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亿元;三是与俄罗斯国家技术中心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重启白钨回收科研项目,成功掌握了栾川白钨回收技术,使回收率达到72%,回收能力达到30000吨/日。
豫鹭公司是洛钼集团与厦钨集团合作的一个以钼、钨、铁为主的选矿企业,其选钼尾砂中白钨的品位只有0.06%左右,且组分复杂。为此,该公司攻坚克难,采用了大型射流浮选机为生产线粗选设备,建立粗选工艺体系,采用加温脱落精选工艺技术、废水处理工艺技术、选钼尾砂白钨资源回收产业化技术等,使白钨综合回收率从过去的46%提高到现在的62.4%,精矿品位由19.32%提高到现在的28.9%,综合回收率达66%,年增加经济效益900万元。
原富川矿业公司上房沟矿区面积1.2073平方千米,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既是一个钼铁伴生的大型矿床,又是世界上高滑石型钼矿的典型矿床。该公司通过关键技术试验,使钼、铁、硫的选矿回收率比原有技术工艺分别提高了20.14、20.38和80.93个百分点。这项技术改造,不仅为企业增加了效益,而且破解了国内高滑石型钼矿综合利用的难题。
环境修复,让栾川天蓝山绿水更碧
由于历史原因,一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使得矿区废石裸露、乱堆滥放,有的甚至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据栾川县地质矿产局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县矿产开发占用土地面积26000公顷,因矿山生产破坏的土地总面积为161.4公顷。
为此,2000年以来,栾川县大力推进矿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共成功申报项目14个,申请补助资金4746.8万元,其中已治理并通过验收的项目10个,已治理和经过初步验收的项目2个,正在实施的项目2个。
栾川县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上,一是严格要求全县241家矿业权人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补上环保欠账;二是严格实行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在采矿权年审中,不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不予年审;三是在办理采矿证延续、变更、转让等工作中必须编制治理方案;四是抓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据了解,2006年以来洛钼集团先后投入5500余万元,对三道庄矿区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人造平原”进行了治理,在排渣场种植了30000多株适合高寒山区生产的雪松、刺柏、红栌、青桐等10余种树种。2012年,洛钼集团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同时,栾川中天矿业公司将历年来累计产生的10.2万立方米矿渣用于7个采空区填充、土地治理及道路修筑,复垦土地面积23亩,植树500余株。2013年,栾川中天矿业公司中心牛心垛矿区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矿业秩序整顿,矿产资源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四个轮子的驱动,使栾川县实现了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为栾川县“旅游兴县”战略增添了光彩。
竭力找矿,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几年来,栾川县共完成了国土资源大调查、省两权价款、国土资源部和科技部的地质调查评价和科研攻关项目共16项,经费总额1.2亿元,累计向国家提交大中型新发现矿床6处和一批钼、钨、铅锌、银资源量。
目前,栾川县正在实施的项目有: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栾川铅锌矿区深部资源勘查技术集成研究”,国土资源部行业专项“河南南泥湖-三道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大型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模型研究”、“栾川铅锌银钼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等。相关项目已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在部分找矿靶区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新发现大型、超大型铅锌银等金属矿产地6处,在深部发现大型隐伏钼钨矿产地1处,划分出成矿预测区A级7个、B级5个、C级2个,预测钼钨矿3处,金矿3处,铅锌矿7处,预计将新增钼金属储量200万吨,铅锌金属储量500万吨,潜在价值在5000亿元以上。
“中国钼都”,华夏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过去的栾川,是全国68个贫困县之一,而栾川人民从开发钼资源的那天起,就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让一个个矿山企业呼之欲出,一座座工厂呱呱落地。
据介绍,在该县GDP总量中,矿业经济占到80%以上,其中钼矿业经济就占70%左右。2007年,栾川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河南省第三。2015年,即使在全球钼产品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栾川县钼精矿、钨精矿产量分别达到10.2万吨、2.4万吨,分别占国内总产量的34%和17%,成为全国第一钨钼生产大县。
钼资源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也带动了栾川县旅游业的大发展,先后打造出了5A级的老君山旅游景区,4A级的重渡沟景区、抱犊寨景区和洛阳伏牛山滑雪乐园,以及两个四星级豪华酒店。矿业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又带动了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的发展。2015年,栾川县生产总值达152亿元,年增长1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2亿元,总量连续5年稳居洛阳市第一。
如今,栾川县变富了、变美了,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中国最美小城”等50多项省部级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