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末、月末、“十一”长假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央行本周却意外地结束净投放,转向净回笼,两个交易日收回了3401亿元流动性。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此举一方面是因为前期“注水”太多,导致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10月人民币入篮后存在的贬值压力。
公开市场转向净回笼
国庆长假前最后一周,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出现转向。昨日,央行开展了7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鉴于当日公开市场有1800亿元逆回购到期、49亿元三年期央票到期,央行净回笼951亿元。
事实上,央行在本周第一个交易日就开始大额抽水,周一净回笼高达2450亿元, “抽水”力度达到3月4日以来最大。两个交易日净回笼资金达3401亿元。
市场人士指出,在连续9个交易日开展净投放之后,本周连续2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回笼,侧面显示出央行认为目前资金总量充裕,预计资金面实现平稳跨季、跨节的问题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之所以大幅“抽水”与之前“注水”太多不无关系。上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总额达9500亿元,逆回购到期规模2800亿元,当周实现资金净投放6700亿元,创4月22日当周以来的最大单周净投放。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在此时收紧流动性与人民币加入SDR有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前期央行大规模在季末转向净回笼的原因是人民币很快就要入篮,市场担心人民币入篮之后,贬值的速度加快,此时适当收紧流动性的话,是对人民币贬值压力的一个对冲。
短期资金成本上涨
伴随央行资金收紧和机构“跨节”需求升温,无论是银行间回购利率还是交易所回购利率等短期资金成本,都出现了明显抬升。昨日Shibor多数品种继续维持上涨态势,其中,7天期Shibor再度上涨2个基点至2.459%;14天期Shibor上涨0.8个基点,报2.589%。此外,昨日,3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涨幅最高达336%,盘中最高触及16%,创一年半新高。
对于资金面趋紧,黄金钱包首席分析师肖磊指出,目前资金面趋紧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包括整体基础货币投放增速减缓、假期等临近,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减弱等。兴业研究分析认为,虽然外汇占款降幅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动性的宽裕,但金融机构的超储率也处于低位,对于流动性的波动会更加敏感。叠加季末考核以及“十一”假期效应的持续发酵,大行融出意愿也有所减弱。这些因素都会给节前的资金面带来一定的压力。
资金面紧势难改
9月末商业银行迎来季末MPA考核,面临跨节、跨季因素扰动,同时公开市场到期量将近万亿元,资金面依然面临压力。而节后,大量逆回购集中到期,资金面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肖磊认为,央行目前14天期和28天期的操作偏向于中期调节,隔夜市场需要重新干预。如果节前隔夜利率飙升较快,逆回购会重启较大规模的净投放,如果节后资金面依然明显趋紧,可能会降准。海通证券表示,上周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延后,日本央行宽松出新招,均意味着全球宽松周期短期延长。短期国内货币政策延续拉长期限,引导资金成本温和上行,推动资本市场去杠杆的思路。
对于后续资金面,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指出,短期来看,上周的持续净投放主要是为应对节前资金需求,但展望后市,在高房价和汇率的双重压力下,货币政策仍将维持中性稳健操作,同时结合上周央行共投放8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4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的情况来看,大量的资金投放都将于节后集中到期,为10月流动性带来压力,预计未来资金面仍将偏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