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散乱到安全有序,提升管理能力、严格整顿效果将成为重头戏。2月5日至6日,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暨尾矿库治理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研究部署2018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全力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力推进安全监管法治建设,全力实施专项整治工程,全力加强安全准入建设,全力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继续下降,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4.8%和47.9%,较大事故分别下降55.9%和49.2%,重大事故分别下降33.3%和51.7%。连续10年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201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非煤矿山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要求针对非煤矿山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环节,强制推行6项重大风险防控措施,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要求全面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严厉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开展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然而,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仍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不可盲目乐观。会议指出,企业层面上,部分地区在整顿矿业秩序以及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关键措施上存在隐患,多数企业仍然实行传统经验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仍然较低,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仍然薄弱。全国小矿山占矿山总量的87.1%,四、五等尾矿库占总量的87.3%,多数设备、设施、工艺简陋,相当一部分仍在使用非阻燃电缆和非阻燃风筒等落后的工艺、装备和材料。政府监管层面上,部分地区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较低,安全监管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双重预防、源头管控和信息化、智能化等科学监管方式和手段明显不足。
会议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要大力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定位从“当行业管理者,企业安监员”向“安全监管执法者”转变,工作思路从泛泛抓安全向实施风险分级监管的转变,工作方式从直接到企业查隐患到实行专家检查、政府执法的转变,工作方法从注重事后事故查处向事前防范的转变,工作手段从传统的眼看、手摸、凭经验等方式向充分运用“互联网+”的转变,切实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科学化水平。
二是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非煤矿山风险分级监管。继续加大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机构工作成效的督导、考评。建立和完善各级监管机构对中央企业总部及所属企业责任考评制度。
三是切实防范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突出重点监管措施,推动企业建立完善落实责任制,强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严格源头准入,严控尾矿库加高扩容建设项目,严防新的“头顶库”产生,严禁新建独立选矿厂尾矿库建设项目,严禁坝高超过200米的尾矿库建设项目,深化安全标准化工作,强化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工作,大力推进警示教育和培训工作。突出重点整治工程,强化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和采空区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加强防火、防中毒窒息整治工作,继续加强与煤共伴生矿山整治工作。
四是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法治化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惩处力度。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