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会议还要求,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这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政策边际有所放松,基建投资预期随之改变。
政策态度的明显转向,直接点燃了资金做多相关板块的热情,当天只要名字中带有“路桥”二字的个股,多报收于涨停。这一效应也传导到了港股市场,中国铁建(1186.HK)、中国交通建设(1800.HK)分别大涨13.68%、11.9%。
相比之下,期市反应则显得冷静许多,甚至作为主要建材的螺纹钢主力合约,反而出现了0.35%的下跌,铁矿石期货也仅是上涨了0.21%%。
“大宗商品作为直接原材料与下游需求距离更近,基建能够带动多少需求也是可测算的。”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7月24日指出,“而股市则刚刚经历了系统性回落,消息层面的刺激下则显得更为情绪化。”
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基建工程施工周期较长的因素,基建投资转化为下游需求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主导当期钢材、水泥等产品价格运行的重心,仍然以受环保限产影响的供给端为主,而非需求端。
基建投资触底
受去杠杆影响,今年国内基建投资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基建投资增速为7.3%,相对去年同期的21.1%增速,回落幅度明显。
从投资占比上看,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也超过了国有控股类企业,而国有控股类企业则以基建投资为主,如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和城镇综合开发项目均受到了较大影响。
“本着有必要、有条件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一些地方清理、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客观上也造成了投资增速的放缓。”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7月17日曾指出。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同时,会议要求,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等。
上述表述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地方基建项目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连续下滑的基建投资有望就此迎来拐点。
“未来专项债的加快发行将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目前专项债主要分为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这三个领域将是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指出。
同时,从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情况来看,他还预计,至少还有1万亿以上的专项债未发行,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全年维持13%至15%的增长。
基建投资预期的扭转,对下游行业带来直接利好。
“总体来看,上半年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但是企业普遍反映回款速度减慢、资金压力加大,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的开发项目出现停工。”兰格钢铁研究员徐莉颍7月24日介绍称。
在她看来,此次基建领域迎来利好,至少可以保证未来需求的稳定性、持续性,甚至不排除后期需求放量的可能。
股市、期市表现各异
货币政策微调、基建投资预期的扭转,也传导到了资本市场。
7月24日,A股建筑板块全线大涨,申万建筑装饰、建材板块涨幅接近5%,并传导至港股市场。当天,恒生地产建筑板块上涨2.5%,除中国铁建外,海螺水泥(0914.HK)、中国建材(3323.HK)上涨8%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持续,钢铁、水泥等企业年内盈利能力仍然维持高位,其估值优势十分明显,如部分钢铁股年化PE更是低于5倍。
但是在前期A股系统性下跌过程中,建材板块表现并不显眼,直至本次政策层面的调整,才为上述行业带来了上涨的契机。
相比于股市的火热,大宗商品的表现则要显得平静得多。
截至7月24日收盘,黑色系品种中,仅有焦炭(2135, 29.00, 1.38%)期货出现明显上涨,主要建材品种螺纹钢主力合约却只是小幅冲高回落,全天收跌0.35%。难道,大宗商品的投资者要更为理性?
实际上,在股市下跌同期,螺纹钢期货出现相反走势,从3500元/吨附近上涨,最高涨破4000元/吨。所以仅从价格运行上看,大宗商品并没有那么高的反弹诉求。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此次政策微调对两个市场的影响不同,两个市场价格机制也存在差异。
“目前的财政赤字水平,使得政府不具备大规模增加融资的条件,同时全球经济整体仍然在复苏过程中。”景川表示,“另一方面,消费占比提升,同时进出口数据也维持正值,未对整体经济形成拖累,所以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刺激。”
因此,这与2008年的宽松刺激,从而引发建材价格连续上涨的情况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对于商品市场而言,政策的调整直接表现在原材料的消费上,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供需关系上,市场参与者相对理性,而股市则更为感性。”景川表示。
此外,基建投资转化成实际需求,仍需要半年或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短期内,还难以对大宗商品供需关系产生明显改变,无非增加了未来需求端放量的预期,但是如今左右价格运行的关键仍然在供给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