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
如何理解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占斌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采访。
打通堵点的关键一棋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如何理解流通体系的这一“基础性作用”?
张占斌: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构建现代化水平的流通体系擘画了蓝图,为提升流通整体效应和长远功效提供了行动指南。我认为,这是以问题为导向,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的战略部署、关键一棋。
首先,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流通产业包括: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此外,商品的物流分别包括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包括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流通产业产值是不完全流通产值。即使这样,近10年来增加值也约占GDP的10%、约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按照通行标准,支柱产业是指该行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从这个角度看,流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次,流通体系的重要性随着经济阶段的跃升而不断提高。这是国际经验,也是大势所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挥着重要的市场经济效应,为全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吸收就业、促进社会再分配、保障社会稳定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些年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有效促进了消费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再次,构建新发展格局使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性意义更加凸显。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变革,是带动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提高的关键。一方面,要以制度环境为依托,发挥市场作用,完善政府职能,建立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技术进步为引领,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机遇,提升软硬件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完善社会信用、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记者: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为什么要强调“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张占斌:现代流通体系是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有效衔接的纽带与通道,又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更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大循环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流通体系的产业内涵丰富,对消费、投资等需求变化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其创新性也很强,与信息、交通、通信等新技术联系密切,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
从发达国家典型经验看,流通体系现代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产业、流通和消费升级是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如果没有流通体系效率的提升,必然会影响产业和消费的创新发展后劲。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进入流通体系升级的窗口期。流通效率的提升,对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之前流通领域的各自创新、独立发展,此次中央站在新发展阶段的高度,把统一市场、交通物流、商贸流通、信用体系、金融支持等构成“大流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从而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打响了整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发令枪”。
强化竞争政策作用
记者:会议强调,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如何理解竞争政策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张占斌:公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市场秩序、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保障和前提,也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强化竞争政策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体系要求有完备的国家流通网络、全国统一的流通市场和良好的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核心是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流通市场。竞争政策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市场的关键所在。竞争政策的有效实施会促进形成流通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流通市场,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市场的公平性。
强化竞争政策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竞争政策会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公平竞争是最核心的。通过公平竞争,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获得市场准入,平等参与物流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公平获得产权保护,有效保护物流企业在仓储、物流等环节形成的技术专利,充分保护各类主体的基本权益;公平获得政策支持,一视同仁支持各种所有制流通领域市场主体发展。
强化竞争政策有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连接生产体系、消费体系的中枢,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堵点、难点。竞争政策的缺失,容易导致形成地方性或行业性市场封锁、垄断和限制竞争,各地、各行业之间的流通网络无法实现有效联通,也就无法形成全国联通的物流网络,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畅通。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供给
记者:根据会议部署,我国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如何理解金融对于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意义?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深化金融改革?
张占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同样也是现代流通体系的血脉。没有金融与流通体系的融合,就无法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一方面,金融是提升现代流通体系效率的关键环节。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资金通过线上方式在流通体系上中下游各企业之间快速流动,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
另一方面,金融是服务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要素。会议要求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这切中了现代流通体系对金融的核心需求。在流通体系中,经营主体涉及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等众多主体,几乎所有的经营主体都有资金融通需求。因此,要求金融机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流通环节中的市场主体创新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增强金融供给的针对性、精准性、灵活性、有效性,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市场主体融资需要。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要深化金融改革。一要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非现金支付框架,拓展支付服务覆盖面;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便高效的征信查询,开创自助终端、柜台、电话语音等为一体的自助服务,推进征信服务全网覆盖;加快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货币贷款分析统计,满足多元化流通主体对多样性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框架和制度设计,促使法院、人民银行、税务、邮政等多部门共享数据,形成有效的信用联动机制;采用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建立和完善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供给。金融业必须通过加大产品供给与创新力度,服务好分布于要素流通环节上的中小微企业,才能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行,才能更好促进商贸兴旺、推动流通体系走向现代化。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记者:在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更好地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张占斌:政府和市场要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既要明确边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避免缺位错位,又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互通便利,避免空位越位。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充分发挥”: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现代流通体系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放松规制、放宽准入,显著提高政府事中、事后的监管水平,使市场真正做到公平有序、充分竞争,为提高流通体系效率提供制度保障。结合要素市场改革新情况新变化,重点要深入推进数据新要素市场化程度,充分发挥数据在助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方面重要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现代流通体系软硬件建设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要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方面下力气,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动建设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为流通体系中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公平获得创新资源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三是充分发挥微观主体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关键是让企业主体更有活力,要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要完善产权制度,切实降低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交易成本;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流通体系和物流行业;积极发展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加快流通体系标准化和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绿色技术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