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有着较为频繁的投放操作。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本月前三周的15个工作日中,央行在12个工作日都进行了逆回购操作,累计投放金额11700亿元,同期逆回购到期资金13800亿元,实现净回笼2100亿元。而在11月24日至11月27日,公开市场分别将有500亿元、10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累计30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
实际上,自8月份以来,央行就加大力度地使用了“逆回购+MLF”政策组合操作。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央行在8月份、9月份、10月份分别有20个工作日、26个工作日、12个工作日开展了逆回购操作,月度操作总量分别为20000亿元、24700亿元、930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也连续4个月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8月份至11月份的增量资金分别为1500亿元、4000亿元、3000亿元、2000亿元。
不过,无论是逆回购操作还是MLF操作,8月份以来也一直维持不变,由此近几个月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一直“原地踏步”。虽然LPR报价未现下调,不过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11月初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LPR均保持稳定,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顺畅,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今年是可以完成的。
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6%,连续7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2020年1月份至9月份普惠小微贷款增加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9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92%,比上年12月下降0.96个百分点;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前述吹风会上表示,这些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特征,融资需求在增强。包括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然十分强劲,说明当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下一阶段,央行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继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在我国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以及LPR保持稳定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将边际收紧,短期政策利率不再有下调动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的信用债市场波动,可能会促使央行对中期流动性的关注度加强。但信用债违约事件并非系统性风险,对流动性的影响也是短期的,央行会进一步加强短期流动性注入,但不会对政策利率进行调整。
“降准是向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最直接手段,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符。另外,结构性存款压降并不代表银行整体资金来源出现大幅萎缩,而更多的是相关资金在不同银行、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转移、腾挪,资金总量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一旦这类资金逐步腾挪到位,摩擦性供求错位现象就会有所缓解。”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央行会优先选择通过MLF操作,阶段性地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而非实施全面降准,永久性地扩大银行中长期流动性水平。这意味着年底前降准的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