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所经历的这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虽然乏善可陈,但它至少带来了一个利好消息:经济低迷将让减缓导致气候变化的污染排放变得容易一些。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国际能源署日前就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发布了最新预测报告。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该机构将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预测调低了5个百分点。 但国际能源署同时警告不应满足现状,并强调,在今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谈上达成一个协议对于限制全球气温升高来说至关重要。 报告说,另一个应该谨慎乐观的原因就是,中国减缓排放增长的速度将能够比一般设想的要快,因为中国在风能和核能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将增进能源效率作为新的关注重点。 但要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最严重后果,仍然需要提供重大并且快速的投资用于开发清洁技术,同时还应实现有意义的碳排放削减,报告说。 “这给了我们一个真正向清洁能源的未来迈进的机会,只要正确的政策能够迅速到位。”国际能源署总干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说。 经济衰退有望使今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3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这是45年来最大的跌幅。而在过去的10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在增长。 报告概述了各国政府如何能够通过增进能源效率和加大清洁技术投资等举措进一步削减排放,目标是确保全球气温升幅不超过3.6华氏度。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2030年将排放量在原本基础上减少23%,国际能源署说。 “这个信息简单而直白:如果全世界继续在当前的能源和气候政策上前行,气候变化的后果将非常严重。” 田中伸男说。 要进行必要的改变,从2010年到2030年的成本投入将达到10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说,但能源支出的减少将抵消这方面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投资。不过,每延迟一年,必要投资就将增加5000亿美元,国际能源署说。 报告的主要结论之一就是,中国近期的能源政策将可完成比预期更多的排放削减。 中国正在兴建更多的核能发电厂,同时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了新建筑的能效标准,并逐步将经济从制造业为基础向服务业转移,国际能源署说。 如果中国成功实现了预期减排目标,那么中国将站在“全球所有对抗气候变化努力的最前沿”,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蒂赫·比罗尔(Fatih Birol)说。 中国的持续进展将加大到目前为止尚未启动全面减排政策的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压力。 在呼吁加强削减排放的同时,报告也承认,能源使用方面的深刻变革对于实现减排来说非常必要。比如,在以使用化石燃料为主的运输领域,要想达到国际能源署的目标,到2030年,全球汽车销售量的60%将必须以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合汽车和电动汽车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