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肥城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世上桃源、和谐肥城”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争先进位,负重奋进、自我超越”的发展主调,全面落实“实干、大干、快干、干好”的工作要求,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思想解放引领科学发展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肥城市的决策者们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发展的动力之源,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引领经济的提升、发展的突破,难中求进,率先争先。
深刻领会落实杨鲁豫书记提出的“率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指示精神,肥城市委、市政府用“望远镜”审视战略目标,攀高谋划长远;用“放大镜”学习标杆长处,见贤思齐奋进;用“显微镜”聚焦自身不足,改进完善弱项。先后20多批组织各个层面的“一把手”,到苏南“四小龙”和省内先进县“点对点”学习,开设“桃都讲坛”,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市级领导成员集体辅导学习;组织177名企业家到清华大学参加CEO培训。
突出实践特色,科学发展扬帆。以“奋战四年、收入翻番,加快建设世上桃源、和谐肥城”为实践载体,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开展了“问计求智30万份问卷大调查”,真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把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最大的实践,制定了推进科学发展的“九项行动纲要”,开展了机关比效率、企业比效益“双比双效”竞赛;结合农村实际,突出“讲发展在房前屋后,送服务到田间地头,促和谐在邻里之间”。市委常委会学习实践活动满意率达到99.7%。
推进思想解放,完善科学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思路目标:突出市乡财政、经营企业、村级经济、农民群众“四个增收”,走好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三条路子”,实施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全民创业“三大战略”,抓好党政领导干部、农村党组织书记、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支队伍”,把握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计划生育“六大重点”,努力实现“奋战四年,收入翻番”的目标,即在2008年奋战一年的基础上,到2012年,全市工商税收、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业员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级集体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
科学调控保增长谋跨越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肥城科学调控指导,既抓当前、力保增长,又谋长远、蓄势跨越。
为企业解困发展“减负”,为重点项目建设“开路”。市财政设立5000万元应急续贷周转基金,在全省首批进行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全市贷款余额143.1亿元,增长30.7%;新增信用总量59.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5.4倍。同时,真心搞服务,减收企业税费2亿元,精简审批事项79项,办理时限缩减44.8%,重点调度的55家企业做到了资金不断链、职工不减员、工资不下降、“五金”不拖欠。
构筑大开放格局,肥城频出大手笔。开展“总部在济南,基地在肥城”主题战略招商活动,融入城市群,对接大都市;在北京、青岛、杭州、温州、顺德、江阴、济南设立7个专业招商办事处,加大区域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力度,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开放格局。肥城成为济南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对接苏浙沪等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北移的桥头堡。主攻产业链招商、资源型招商、基地型招商和精细化招商,让肥城开放的胸襟更加博大,发展的气势更加磅礴。投资25亿元的石横电厂三期、投资3000万美元的汇源瓶坯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投资80亿元的2×100万KW石横电厂四期项目取得30项支持性文件;泰聊铁路、青兰高速肥城段等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获准省以上拉动内需和扶持项目343个。
借大开放东风,肥城经济在崛起中争立潮头。肥城市铺开亿元以上项目77个,实施投资20亿元的澳海石墨电极、11亿元的泰基数控机床等58个升级改造项目。
产业集群推动结构优化
引导产业聚集,培植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做强县域经济之道。这是肥城市委、市政府从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面向未来发展作出的理性判断。
着眼于企业扩规升级,肥城市把着力点放在对重点企业的培育上,筛选了55家重点企业实行动态调度,在强力推进工业传统产业高端化的同时,致力扩大甲酸、纤维素醚、精密铸造、特种钢材、酒机设备等优势产业的基地化,重点培育强磁材料、节能电气、玻纤制品、新型建材、石墨电极、生物质能、节能光源、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优势产业膨胀发展、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产业集群。
着眼于推进资源集中、用地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肥城市规划打造高新区、石横、汶边“三大板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是外商投资聚集地、先进制造业聚集地、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高新区内强势企业集中,已入区企业100多家,以汽车配件、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制药化工、绿色食品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煤电能源、冶金机械、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在培植中进一步壮大。煤电能源产业年产原煤700万吨,装机容量230万千瓦;冶金机械产业有60家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为锚杆钢材、工程机械车桥、汽车水泵等;新型建材产业有5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精细化工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甲酸、甲胺、纤维素等为主导产品体系;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壮大;食品加工产业主导产品为果汁、分割肉、有机菜等。阿斯德公司甲酸产能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位,列2009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第140位;纤维素系列产品占全国80%的市场和出口份额;工程机械驱动桥在国内同行业位居第三;玻纤制品加工占全国规模的60%以上;石横特钢公司形成年产240万吨钢材、210万吨铁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锚杆钢生产基地。“六大支柱产业”全部达到50亿级规模,其中2个突破100亿级。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95家,其中143家主营收入过亿元、150家利税过千万元。
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肥城市紧紧抓住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素质提升。优化发展动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大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化工新材料、金属材料、强磁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设备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完成技改投入80.4亿元,266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形成了紧密协作关系,72家企业成为科研单位的中试基地。阿斯德公司甲酸生产新工艺,仅蒸气一项年可节约成本3000万元,5万吨四期甲酸生产线可节约投资1.1亿元,用两年时间全线改造后,甲酸产量扩大到 2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实行新上项目审核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四不批”政策,新开工项目全部符合“六项必要条件”,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38项生态市建设任务指标,列泰安市第一位。加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监控治理,实行更加严格的“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指标约束体系,新上投资2.6亿元的脱硫石膏加工、1.2亿元的康汇污水处理、1.1亿元的丰泉垃圾处理等环保生态项目。5家企业成为省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企业,5家企业通过了省级清洁生产审核绩效评估,20家成为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毫不放松节约集约用地。严把项目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制定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建设多层厂房车间,向“空中”要土地。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了46.5万亩的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塌陷地治理“三大土地项目”,改造土地17.4万亩,新增耕地5.6万亩,成为受到省级表彰的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两个先进单位。
农业有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肥城市发展有机农业,吸引社会资本,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现代农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实施“有机化”战略,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重点发展“三菜”(有机菜、“两菜一粮”、大棚蔬菜)、“三林”(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三桃”(肥桃、核桃、樱桃)和“三畜”(牛、猪、禽),形成了有机菜、肥城桃、“两菜一粮”、干鲜果品、速生用材林“五个十多万亩”的种植格局。在完成“大干五年,绿化肥城”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大干新五年,绿化新肥城”新一轮造林规划,新植树木103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35%。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在全省率先推行自然养猪法,规模饲养小区达到322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肉种鸭繁育能力居全省第二位。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构建起了粮油、蔬菜、果品、畜禽、木材“五大加工运销体系”,新增有机栽培2.4万亩、龙头项目21个,农产品加工增值率59%,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达66%。
着力抓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流转、村庄经营、农业科技入户等工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15个,带动农户7.16万户。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3%。做活村庄经营文章,提高村集体收入水平。目前,肥城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6.5%。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推广新品种116个、新技术78项,新建示范推广基地69个,农业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
服务业彰显“现代化”。坚持消费型与生产型“双轮驱动”,商流业和旅游业“两翼齐飞”,加快投资10亿元的湖屯物流中心、5.6亿元的泰山合生源休闲疗养等项目建设,服务业投资增长34.5%。依托“大泰山”,突出桃文化,举办春季桃花节和金秋品桃节、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暨全国桃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肥城桃花节成为全国四大桃花节之一,桃木旅游商品城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桃木工艺品研发基地。全市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超市8家,其中4家超过2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农家店”、“放心店”751家,被列为全省50个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之一,是商务部命名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和全国24个先进市之一。
实干大干超常之力率先争先
坚持难中求实,实际实干;坚定不移抓班子、带队伍、提效能、促落实。2009年,肥城在“负重奋进、自我超越”中开启率先争先新境界,以超常之力谋发展,加速推进“奋战四年、收入翻番,建设世上桃源、和谐肥城”新进程。
从市委常委做起,大力倡导“没有领导干部的超常付出,就没有肥城跨越发展”的价值观念,时刻保持“三步并作一步走,一年要干三年活”的紧迫意识,努力以“一班人”推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造福“一方人”。
深化“泰山先锋”工程,实施“党建整体提升”工程(提高机关、深化农村、加强社区、巩固企业、拓展“两新”),深入实施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着力建设党性观念强、政策观念强、带富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四强型”干部队伍,有2553名农村优秀致富能手加入了党组织,1785名进入村级班子,483名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公开选聘了88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探索实行了以党内选举“公选制”、重大事项“票决制”、党务公开“全程制”、监督管理“全时制”、工作绩效“考评制”和党员“定岗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五制一诺”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廉洁指数”评价,建立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开展“落实年”活动,深化效能肥城建设,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增建扩容,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两减少”改革;建成启用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社会满意度测评。实行市级领导重点项目“领办制”、重点企业“帮办制”,实行市级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同志定期上台述职,组织开展“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全面推行以“单位汇报、领导点评”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点评法”和以“本人记、组织查、互相看、自己讲、大家评”为主的“工作日志”制度。完善乡镇“6+1”、部门“4+1”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对招商引资、对上争取、重点项目、民生实事、文化建设、农业调整等工作月通报、季检查,全程督查、实物计量,环环紧扣,务求实效。把发展建立在了扎扎实实的工作基础之上,全市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务实落实。
科学发展率先争先,富民强市跨越发展。今年,肥城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先导,以“率先争先、跨越发展”为基调,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以“优质投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为重点,以“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为抓手,以新的组织方式、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转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工作中坚持“早、大、好、快”,“早”就是目标确定早、思路谋划早、措施落实早;“大”就是发展规模大、增长幅度大、气魄干劲大;“好”就是运行质量好、精神状态好、指标完成好;“快”就是决策快、出手快、推进快,确保“奋战四年,收入翻番”目标的顺利实现,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
肥城,迅速进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18.9%,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5.9亿元,增长29.3%。
明天的肥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