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还是不加息,这是个难题。一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3个月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通胀压力不小;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复苏都存在不确定性。业内人士认为,在外部风险增大时,我国应谨防出现类似2008年宏观调控的“超调”,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加息?
通胀信号明显 加息条件具备
在昨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提及货币政策,导致央行是否加息再成市场焦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在加大,但经济复苏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是着眼于眼前的通胀考虑加息,还是顾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央行可谓是“进退两难”。
年初,政府提出将全年CPI增幅控制在3%之内,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2.8%,距离3%的红线仅有一步之遥。同时,CPI已连续3个月高于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2.25%;4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升6.8%和12%, 不少学者认为,PPI将很快传导到CPI;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8日表示,预计二季度居民价格总水平(CPI)仍将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后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在3%左右,上半年平均涨幅将在2.5%左右。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总监张新法认为,综合分析一季度和二季度经济数据,就基本具备了加息条件。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按照我国过去的经验,从投放货币到物价上升,大约有一年的滞后时间。现在一年时间差不多过去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胀信号,在强大的通胀压力下,“全年CPI增幅控制在3%”之内的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除非央行迅速采用加息工具来控制通胀。
不加?
工业增速放缓 欧债危机围困
尽管统计局的数据增大了加息压力,不过,近期国内外出现的经济新变化,使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应不应该加息,何时加息,重新考验着央行的智慧。
首先是国内方面,随着房地产政策调控加力,经济增速减缓和降温的苗头开始出现。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略低于3月的18.1%。经济学家预计,受较高的可比基数影响,5月和6月工业增加值将进一步下滑至16%以下。
4月份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5.4%,实际增长21.7%;分别低于3月的26.3%和23.9%。而实际增长率在2009年第二季度达到41.5%的高点之后,已处于快速回落轨道中。
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分析报告显示,1~2月工业利润增幅较高,但仍属恢复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去年1~2月份工业利润下降37.3%,基数很低。如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今年1~2月份利润平均增长17.4%,仍明显低于近10年30%左右的历史平均增幅。
在国际方面,以希腊为中心的欧洲债务危机将会拖延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两国代表也一致表示,要慎重对待危机退出政策。
复杂经济形势
考验央行智慧
如果考虑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加息可能性在降低;如果考虑一季度和二季度经济数据,加息却基本具备了条件,这使得央行在是否采用加息政策上,面临两难选择。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金融系统内存在的过量货币已达历史峰值,从内部看,一旦产出缺口(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被抹平,对通胀再无牵制作用,过度的货币供应将导致通胀率快速上升。而如果在经济尚未企稳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又有可能导致经济出现二次探底。
事实上,年内央行一方面通过数量化手段控制货币投放,另一方面迟迟不动用加息工具,也体现了这种尴尬的困境。有机构认为,收缩流动性真正立竿见影的工具应该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市场公开操作,控制货币供应速度和数量,而加息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意愿和预期,从而大大影响国内需求的持续上升,这与发展内需的政策背道而驰,这也是加息暂时无法逾越的另一道门槛。
政策预判
年内加息可能性明显降低
事实上,从今年1月开始,尽管市场一直猜测央行可能加息,但半年时间将过,其间,央行三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降低新发行的三年期央票利率,却一直没有加息。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央行对加息非常谨慎,随着通胀预期的降低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央行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已明显降低。
银河证券张新法认为,央行如果加息,则全年只加息一次。但如果二季度不加息,则全年就不会加息。民族证券赵明岚博士认为,加息代表着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然而宽松货币政策却是今年确定不移需要坚持实施的,这个表面看起来就有些矛盾的死结短期无法解开。
万联证券资深研究员李双武认为,从大经济周期角度看,经济危机后将维持一到两年的低利率环境。从国内今年前几个月的CPI等数据看,尽管CPI数据较高,显示有通胀压力,但剔除翘尾因素影响,新涨价因素并不高。根据经验,新涨价因素超过1.5%时,央行才会考虑加息。目前看,未来几个月新涨价因素并不会高。所以,今年央行加息可能性已经不大。而即使央行加息,幅度也不会大,并且极有可能是不对称加息,也就是存款加息,贷款不加息。
海外经验
急于加息导致日本经济重陷低谷
万联证券资深研究员李双武认为,在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前景下,匆忙加息,往往带来较大负面后果。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由于过度货币投资出现通胀苗头,为抑制通胀,当时美国政府采取加息措施,结果美国经济从1932年起跌了10年。同样,日本在1990年经济泡沫后,先是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后来为管理通胀,1992年开始加息,导致经济低迷了很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