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回应油价涨跌质疑称调控和税费因素不可忽略
称油价“六升四降”,近30%涨幅低于国际水平
针对近日网上流传“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反升”等说法,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16日表示,将2008年6月与目前的国际、国内油价作对比,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和税费改革两方面因素,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中国能源网副总监韩晓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我国油价形成机制的操作过程中,国际市场不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当中国进入油价调整的窗口期,国际油价都会上涨到80美元/桶左右,一旦调整过后,油价就会随之回落。
业界猜测,国家发改委在多个油价调整窗口期迟迟没有对油价进行调整,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个“2年前的油价是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可是汽油价却涨了2630元/吨”的帖子。
昨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国际市场油价一度涨至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点,但6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仅相当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83.5美元,每桶低于当时国际油价近60美元。这就是说,“国内油价从未达到147美元的高点”。
这位负责人给出了进一步的数据支撑。
据其介绍,2008年底,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将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了0.8元和0.7元,折每吨1110元和823元。由于成品油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最终反映在成品油价格上。如果扣除消费税提高因素,目前国内90号汽油出厂价格相当于每吨6080元,比2008年6月20日提高后的汽油价格每吨6480元相比“低400元”。
为减轻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上涨,特别是非正常的炒作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国几年来不断完善油价调控。
2003年开始,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调控,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
2008年底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从每桶45美元左右震荡攀升至目前的76美元左右,累计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六升四降十次调价后累计涨幅不超过30%,将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原为原油价格,则由2008年底每桶45美元左右升至目前的68.3美元,累计涨幅为50%左右,实际上要低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涨幅。因此,不存在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情况。
不过,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考虑到涨幅空间的同时,成品油基准价格因素是否真实反映了成品油的实际成本问题还需要研究。不可否认的是,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仍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上述负责人强调,今后,国家仍将严格按照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确定的原则和方向,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等因素,适时适度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这已经不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回应有关质疑。去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关于成品油价格有关热点问题的说明,强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存在“涨快跌慢”的问题。
400元
如果扣除消费税提高因素,目前国内90号汽油出厂价格相当于每吨6080元,2008年6月20日提高后的汽油价格为每吨6480元
30%
2008年底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从每桶45美元左右震荡攀升至目前的76美元左右,累计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六升四降十次调价后累计涨幅不超过30% |